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

ID:9890559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4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_第1页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_第2页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_第3页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_第4页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心德育模式与体谅德育模式之比较张洪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内容提要]关心德育模式以“关心”(Caring)作为核心概念。体谅德育模式以“体谅”(Consideration)作为核心概念。这两种不同国别条件下产生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相似的主张,本文拟从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的课程设置、道德教育的方法、教师的专业素质等方面做一比较。以期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所启迪。[关键词]关心德育模式;体谅德育模式;关心;体谅一、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一)关心德育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第二次

2、女性主义运动在道德上强调“性别差异”。70年代中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指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忽视了对女性的研究。吉利根在运用柯尔伯格的“海因茨故事”进行研究时,发现被试除了有“公正”的道德取向外,在女性被试的道德思维中还存在着“关心”的道德取向。以内尔·诺丁斯为主的关怀伦理学家发展了吉利根的关怀伦理学,并把它应用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形成了关心德育模式。(二)体谅德育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前,英国一直盛行以绝对权威为基础的教育。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移民的大量涌入导致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多元化,使得各种形式的权威遭

3、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年轻人困惑、迷茫、吸毒、凶杀、性混乱、抢劫等犯罪行为大量增加,如何摆脱混乱,使青少年走出“误区”已是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从1967年到1971年,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菲尔领导一个德育课程研究组,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学生一致认为待人好主要表现为对学生需要、情感、兴趣的关心,反之就不好。麦克菲尔等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写了《生命线》和《学会关心》德育系列丛书进行道德教育,形成了体谅德育模式。二、培养学会关心、体谅的人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一)关心德育模式5诺丁斯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学校是教导人们学会关心的重要

4、场所。但是,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学校中,有1%的孩子认为成年人不关心自己,只有1/3的学生说老师关心自己。同时少女怀孕和青少年自杀等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一致认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灌输知识,对于科技发展,学校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但对于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反应却极为迟钝。为此,诺丁斯强调,不仅要教育孩子有能力,而且要关心他们,并且让他们也学会关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能力的、关心的、爱人的以及能够爱人的人。(二)体谅德育模式体谅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努力将人们从恐惧和互不信任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给予和接受爱,并使学生体会到关心体谅他人是一种愉快

5、的事情。麦克菲尔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成熟的社会判断力和行为的发展。成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关心,即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摆脱困境。一、学校的课程设置(一)关心德育模式1.考虑到多元智能、活动和动机的课程计划诺丁斯认为,多元智能可以有两种运用形式:一种是依七种智能的内容分别设计一种智能的课程。另一种是在一个课程中,加入七种智能的学习。而且智能可以不止有七种,应保持开放之心,有新发现时,再将之融入课程中。诺丁斯提出教育是依人的活

6、动而组成,课程设计应集中于学生的活动或行为,而非能力或智能。智能的学习要放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到亲切,这样才有真正的学习发生。课程计划如果缺少考虑深层的学习动机,就会重蹈行为目标运动的覆辙。2.考虑经验连贯性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上,诺丁斯提出两项原则:一是学生的学习要有连贯性,包括:地方、人、目的和课程内容。二是课程应以关心的气氛贯穿整个学习。学习经验的连贯性有四个方面:地方、人、目的、课程。目的的连贯性,即学校在关心的初衷下,去进行各种活动和学习。学生要感受到学校是关心他们,也是鼓励他们关心自己的地方。教育地点也要有连贯

7、性,应尽量以小班、小学校、少换学校和教室地点、留在自己的社区以关心自己的社区等,作为教育环境安排的考虑。小孩真正的需求之一是:安定感——一种归属感。在人的连贯性方面,诺丁斯理想上希望老师能和学生相处至少三年,而不要经常更换,因为那样师生难以彼此深刻了解,建立信任关系。课程的连贯性,即以关心为主题来贯串教育计划。以关心为主题的课程,诺丁斯主张规划一个由关心自己、身边亲近的人、陌生的人和全球人、环境中的动植物、人造世界、环境到理想和观念等的脉络,来设计组织课程。(二)体谅德育模式51.考虑学生需要的课程设计麦克菲尔等人对青少年学生的需要进行了调查研究

8、。学生们都认为待人好是指对学生的需要、情感、兴趣的关心;反之就是不好。而且许多道德教育计划并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制定的。麦克菲尔强调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