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ID:9891438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4

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许海卫(浙江天台中学317200)摘要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本。作业设计的目标必须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和追求的价值,应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化学作业的认知功能、能力培养功能和反馈评价功能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探索实践优质高效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将教学的每一环节务实优化。作业,作为教与学互动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对作业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和改革。从中引发了我们对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方面的颇多思考。1作业设计

2、中的学生观我校高一学生化学作业情况调查的统计如表所示。问题选择项比例/%学生关于作业的主要观点学科兴趣很感兴趣18.9感兴趣50.9练习不要太难,计算不要太烦;题型多样、灵活;重复的练习少一些,作业少而精;题目新颖,富趣味性;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但通过努力能解决;老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多一些肯定;要有耐心,加一些针对性的评论,指出不足,督促警示等。不稳定30.2学科难度比较难学38较好学60最好学2作业时间每天25-40min46每天40-55min54作业量观太多了2.1适中95.8太少了2.1完成情况独立完成68大部分自己完成,不会的抄32作业难度难简搭配,较合适9

3、5.9题目很简单4.1作业与成绩成正比19.6有关80.6作业兴趣很喜欢25.5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发下来就做74.5化学作业的完成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跨入学校的大门,进入学习阶段,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任务始终伴随着他。他们在完成各科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着作业。从作业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并不是很好,很大程度上是处于被动的应付,是认为作业与成绩的提高有关才坚持着。他们需要的是不要太难、少而精、新颖、富趣味性、题型多样但通过努力能解决的作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偏重的往往是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环节,4而疏于针对自己学生的作业设计。通常以书店里能买到的练习丛书作为作业

4、,即便是自编练习,也常常是“跟着感觉走”,题目信手拈来,在作业的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作业负担的加重,学习兴趣的下降。调查中我们得知,学生认为每天平均40多分钟的化学作业量是适中的,这很值得我们教师深思。要知道高一学生平均每天有6门功课,就算每门功课作业时间为四十分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就得4个小时!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和复习,更谈不上进行主动学习、培养自己的特长,从而获得自主发展。作业成了学生的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计出切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层次、

5、体现教与学统一、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主学习需要的有效作业,以实现化学作业的优化。2作业设计中的评价观传统的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常以单一的书面练习形式呈现,用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强化训练,及学生知识或技能缺陷的及时反馈和纠偏。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因此,作为与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一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作业,它必须反映课程的理念和追求的价值。2.1作业设计的目标评价。化学作业,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必须与相应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作业设

6、计的目标应基于《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具体化。例如,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专题三第一单元“脂肪烃”的教学指导意见的第一条为“能正确区分脂肪烃、芳香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作业设计时首先应明确该要求为认知性学习目标的第二层次水平,所以,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记住所列各类物质的特点,并能加以区分。因此,确定此类作业的题型设计应以选择题和选择填空题形式为佳。2.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评价。作业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同样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渐进有序展开。如在新课教学中的化学作业可分为课前作业,课内作业和课

7、后作业。课前作业应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功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于学生先前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处于准备状态,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课内作业应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同时用于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而课后作业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落实,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发展能力。各阶段作业的作用各有偏重,但衔接递进。2.3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作为巩固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设计的针对性表现在:是否匹配“双基”的落实,是否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