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

ID:9893869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4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_第1页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_第2页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_第3页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_第4页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陳慧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講師前言  身為一位母親的角色,我常需面對一個困擾:女兒將我的化妝包、醫藥箱、無線電話、廚房的鍋、碗、瓢、盆…搬到客廳裡玩起扮家家酒的遊戲。居於長治久安的打算,也為了解決可能傷害母女間感情的「爭奪戰」,我和先生花了不少心思選購各種精巧可愛的生活玩具和洋娃娃。異想天開地以為,從此以後我可以不再受「跟她借用我的東西來使用」的不便與煩惱;而我和先生這個「大玩偶」這個角色也可以從幕前退居幕後。然而,無論玩具的款式多麼新穎,色彩多麼鮮豔;洋娃娃的功能多

2、麼豐富、有變化,它們的吸引力終究抵不過活生生的人與生活物件的「真實性」所散發出來的迷人魅力。  好奇和喜歡學習應該是幼兒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但令人遺憾的是,隨著就學時間越長,對學習的渴望度似乎有越來越低落的現象。這也可從中輟學生以及低成就學生出現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可見一般。究竟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讓辛苦的老師得不到鼓勵;讓認真的學生無法獲得肯定;讓「學以致用」的夢想無法落實!  長久以來,學校教育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學習的內容和過程抽離實際的生活情境。換句話說,教育人員認為知識的學習和使用是獨立的。結果

3、造成學生變成只會猛吞知識的「飼料雞」;學校成為複製「僵化知識」的工廠。或許現在正是我們需要重新去思考「學習是什麼?學習如何發生?以及如何使用知識?」這三者之關係的時候了。  目前,在教育的領域中,對於教與學的看法,正面臨一個派典的轉變。關注的焦點從早期硬體設備的充實,隨後強調學習者內在認知歷程的分析,直到近年來轉向重視學習環境的設計。無論是「過程-結果」的派典,或訊息處理理論的研究,對人類的學習均有學術性及實務上的貢獻。然而,教育終究是一個人際影響的歷程;學習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問題解決的技能。從這個角度來

4、看,「情境學習」的中心理念-「活學活用」、以及「知識來自於對話」等觀點,的確為傳統僵化的教育提供一帖良藥。  因此本文擬就情境學習的主要特點,談談它對二十一世紀的教學有何衝擊與啟示?以及有哪些現實上的困境,需要繼續省思與探討。情境學習的來源與意義  「情境學習」這個名詞的出現與受到重視,雖然係由Brown,Collins,&Dugid(1988)等人所提出。不過在此之前,Schon(1987)對專門行業執業人員7學習模式的研究、Suchman(1987)觀察人們操作影印機之人機互動現象、以及Lave(19

5、84,1987)對傳統技藝學徒學習歷程的俗名誌研究,已蘊含了情境學習的概念(鍾邦友,民83)。  Schon(1987)指出,許多專門行業的知識、技能、行規或術語,無法完全用文字或語言一一加以詳述。欲習得該專業技能,以及「大師」的風範氣質,唯有進入專業情境,成為一名學徒,親自親察和參與,才能有所收獲。故Schon提出了「在行動中求知」(knowinginaction)及「在行動中反省」(reflectioninaction)的學習概念,即是情境學習理論的重要內涵之一(鍾邦友,民83)。  Suchmon(

6、1987)觀察人們操作影印機時發現,大部分的人並非先閱讀完使用者手冊後再操作機器,而是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再查閱說明書或直接請教有經驗的人。所以Suchman提出了「情境行動」(sitiuatedaction)的觀點,強調知識若脫離使用情境,則學習就變成玩抽象符號的遊戲(邱貴發,85)。況且,知識中的許多概念及規則必須透過實際的經驗來揣模,由實際行動中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意(Suchman,1987;鄭晉昌,民82)。  Lave等人對學習和日常活動的俗名誌研究發現,一些專門行業的老百姓(如屠夫、助產士

7、、裁縫師、操舵手等),雖然只是從一個小小的學徒做起,並未像專家一樣接受完整的教育或正式的訓練,思考及行動也與完全依賴理論法則行事的學生截然不同。但面對專業上各種複雜的疑難雜症,依然有令人滿意的表現,甚至更懂得一些訣竅,知道如何直接利用環境資源解決陌生的問題(Lave,&Wenger,1991)。  由此可知,儘管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立場及研究經驗加以論述,主張情境學習的學者一致強調知識如同工具,是學習者與環境互動的產物,且本質上受活動與文化脈絡的影響(Brow,Collins,&Dugid,1989)。情境

8、學習對現代教學的啟示  為何情境認知理論能在教育上掀起一陣熱潮,受到如此廣泛的討論與矚目?主要是它能詮釋人類認知活動的特性、洞察知識的本質,為只服膺行為論或訊息處理論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一、知識植基於情境脈絡當中,透過參與生活情境中的活動,學習者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Miller&Gildea(1987)從事字彙教學的研究,企圖瞭解在「知道和行動」是兩碼事的假設下,忽略情境認知的教學情形。結果發現在日常的交談環境中,人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