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

ID:9894572

大小:343.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14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_第1页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_第2页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_第3页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_第4页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營利組織規模和型態對組織營運和表現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陳雪如中興大學會計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劭彥逢甲大學會計系副教授蘇愛軫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查員紀怡如靜宜大學會計系碩士班研究生摘要本研究以國內107家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研究對象,探討基金會規模及基金會型態對組織的會計制度、組織運作、資訊透明度及與法令遵循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規模較大的基金會,有較佳的會計處理、專職人力、定期公告徵信與定期存款基金額的遵循程度,但卻出現書面會計制度未建立、董事會獨立性較低、未經會計師查核及社會福利支出不足等治理缺失。而基金會型態

2、並未與四個治理構面呈現顯著正相關,此現象可透露出目前國內以社會大眾及政府為主要支持者的社福基金會,其治理機制皆不夠完善,有著潛藏的舞弊誘因,建議政府機關應給予更多的關注,以避免來自各界善心人士的捐款遭到不法的利用。關键詞: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壹、緒論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社會邁入多元化體系,各類型的非營利組織紛紛設立。非營利組織型態不再侷限於傳統金錢救濟、獎學金提供方面,另包括社會福利、醫療衛生、學術研究、社會運動、國際交流、教育文化、政策倡導、環境保護等多樣化的推動。就台灣而言,非營利組織主要可分

3、為因人的聚集而組成的組織,即社團法人,及因財物的聚集而設立的組織,即為財團法人,也就是一般所稱之基金會。據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普查,台灣的基金會匯集約654億台幣的金額,有六成以上在解嚴之後成立(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1)。這顯示台灣社會力在近年來的蓬勃發展,亦21顯示這股力量若能繼續發展,必能產生驚人的效益。社會福利政策乃國家的基本政策,與人民關係密切,就2006年而言,政府對社會福利經費之支出已達3,042億元,占國庫支出19.35%(內政部社會司,2007),顯示政府對社會福利的重視;經濟的發展,社會

4、資源的日增,加上社會結構轉變快速,僅憑政府有限社會福利服務之提供,已難以滿足大眾在福利上之各種需求,必須運用各種有效方式結合民間福利資源,始能發揮社會福利服務之整體功能,憑藉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理念成立的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即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於基金會之財源來自於財物的聚集,故著重於財物的運用,因此在成立之初即必須明定相關捐贈辦法並設立董事會,以執行財物的管理及運用,但與基金會的相關問題卻陸續浮現,如鉅額財富的移轉、濫用捐款、從事不當的政治活動等,造成大眾對於非營利組織的任務運作有所疑問;有鑒於非營利組織所扮

5、演之角色重要性與日俱增,且大多為民眾的財物捐贈,因此為確保個人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捐贈能被妥善管理運用,導致出現檢討目前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之聲浪,故本研究以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研究對象,進而探討非營利組織的規模及型態在治理機制構面上所面臨的問題,希望藉此提出相關改善之道。貳、文獻探討及假說建立2.1非營利組織之治理機構非營利組織(Non-ProfitOrganization,NPO),乃指非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其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包括藝術、環保、學術、慈善等,其運作並非為產生利益而生,然而此一定義並未詳盡,因此有學

6、者再將其定義擴充,認為非營利組織與企業最大的不同,乃是因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受到法律及道德的約束,不能將盈餘分配給擁有者,至此,非營利組織的定義更趨完整。非營利組織的運作除救災濟貧等傳統慈善活動外,尊重多元價值亦成為蓬勃發展的主因(Salamon,1999)。因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法案賦予人民言論、宗教及集社之自由,故非營利組織遂成為推展不同個人價值之重要工具。然而,在推展個人價值的同時,濫用捐款、從事不當的政治活動甚至於大型企業體利用非營利組織的設立做一鉅額財富的轉移等非營利組織相關的問題卻陸續出現,因此,建立適當的監督機制,促進

7、非營利組織治理行為的提升乃目前當務之急(BouckaertandVandenhove,1998)。就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機制」而言,21包括董監制度、資訊揭露、內部控制三大主軸,其精髓在於設法使董事會的監督功能發揮最大的效能,並有效平衡基金會與捐贈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及利益衝突,並降低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危機與管理舞弊發生的機率。對於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分為外部治理系統及內部治理系統(Coreetal,1999):1.外部治理系統外部管理系統,以法治規範為主要架構,如非營利組織的法規體系與會計審計準則、金融市場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市

8、場競爭機制、民間團體的參與與法人投資者等。以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為例,即是以「財團法人法」為母法及相關的辦法立法規範的設立標準、專業人員辦法、設立許可、評鑑辦法、接管辦法,以及機構獎勵辦法,對於機構的經營監督、保障民眾權益的功能上,已發揮外部監督作用。2.內部治理系統許多治理文獻,將董事會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