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

ID:9918450

大小:219.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5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_第4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市七校协作体高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历史(全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2.选择题: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对于鲁国国君而言,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3.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

2、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来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的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

3、王位世袭制5.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产生的作用是()①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②扩大了元朝疆域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④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6.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来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

4、,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7.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8.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9.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

5、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

6、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不符合史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14.从1840年开始,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第一次自

7、发的大规模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15.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太平天国运动B.虎门销烟C.抗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16.198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和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7.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

8、B、1860年C、1895年D、198.“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7.《辛丑条约》的内容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的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