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

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

ID:991871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5

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_第1页
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_第2页
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_第3页
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_第4页
资源描述:

《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想买对保险也有规律可循  投保人究竟怎样才能谋取更大的“福利”呢保险专家在此向你提供买保险的六大秘笈以供参考。  秘笈之一:避免间接购买,直接找保险公司。  买保险应直接找保险公司,因为无论是保险代理人还是银行代理卖保险,保险公司都需支付相当一部分手续费,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成本明显就增加了。对于投保人来说,最好还是亲自去保险公司,从保险公司直接购买保险产品,一般而言,这样做,投保人会轻而易举地节省一笔不小的支出。  秘笈之二:选对保险公司,投保尽量“从一而终”。  保险公司对于自己的固定老客户都会给予一定的保费

2、优惠。只要投保人能够固定一家保险公司作为自己保险代理单位,就会得到一定的实惠。因此,就投保人来说,如果其需要的保险品种区别不大时,投保人就应“懒”一些,选定一家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这样一方面投保人会减少“转移成本”,即投保人重新花费在定位保险公司上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还能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费优惠。真是一箭双雕,投保人何乐而不为呢  秘笈之三:保费支付方式细算账,选择最经济的方式。  不少保险产品在支付保费的方式上,既允许投保人趸缴,也允许投保人分期缴。究竟哪种方式对于投保人更实惠一些,这需要看投保人的具体情况。在一定的假设和预期下(

3、对投资收益率、死亡率等),保险费的两种缴费方式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没有多大差异的,但对投保人就不一样了,投保人只有通过细算账后,才能判断哪种才是最经济的。如何算账有个技巧,比如说,假设投保人投保某个保险产品,其预期投资收益率为3%~5%,而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仅为2%,投保人就应选择趸缴,这相当于免费分享保险公司专家理财的成果。也可简单地对缴费方式进行比较,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例如,同一张保单,既可以趸缴10000元,也可以每年缴2200元,五年分期缴清。后者相当于五年后多缴了1000元,相当于平均每年大约5%的收益率,如果投保人的投资收益率

4、高于5%,选择分期缴费无疑是对的,否则就应趸缴。  秘笈之四:退保不能马虎,一定要慎重。  不少人购买保险时由于考虑不周,遇到特殊情况便不顾后果退保,其实这样做是在浪费自己的钱财。对于投保人来说,投保后会支出一大部分费用,这相当于保险购买人为获得后期的服务已提前支付了保费,如果提前退保,相当于他虽然已经花了不少钱,但是却没有享受到保险带来的好处。一般而言,提前退保对投保人而言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只能拿到当时最初投保时的2/3的资金。因此,投保人在退保时不能有丝毫马虎,一定要慎重对待,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退保。  秘笈之五:作出

5、正确判断,尽量利用优惠条件。  有时保险公司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优惠。因此,投保人在出现某些情况时需进行比较,尽量利用保险公司提供的优惠,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例如在车险中,保单中常常会有类似的规定:投保人当年度没有向保险公司索赔,可以在下一年度续保时享受一定的保费打折优惠。投保人如果当年发生了保险事件就需考虑,究竟是向保险公司索赔合算呢还是不向保险公司索赔、继续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费打折优惠合算针对这种情形,投保人要进行比较,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选择最有利的方式。  秘笈之六:不要畏惧保险索赔,也不能“无理取闹”。  有些人

6、虽然购买了保险,但当出现保险事件可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他们却表现得很犹豫,不敢向保险公司索赔,从而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合法权利。其实,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后,在法律地位上两者是平等的,一旦在索赔过程中发生一些相关的费用,保险公司会对投保人给予补偿。投保人在出现保险事件后千万不能畏惧保险索赔,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当然,投保人也不能对保险公司提出“无理”的要求,甚至欺骗保险公司,这样做反而会损害投保人的利益,会因投保人的“不法”行为构成保险欺诈,不仅最终得不到赔偿,甚至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又何苦呢  如果买错了产品,而且这个

7、产品是一次性完成缴费的,在家庭整体资金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倒是提倡大家最好持几年再退保。因为既然是趸缴产品,在留下这份保险的情况下,就不再需要你继续投入,此时退保的“损失比例”和“损失绝对值”都是一样的情况——都是越晚退保,损失越小些。  投保人由于各种原因要求退保的,也尽量在缴足保费的两年后。因为在两年内退保,要扣除的退保费用很高,有的甚至几乎是分期所缴保费的全部。为了节省一点退保费用,请尽量选择在两年之后再退。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

8、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