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ID:9920507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_第1页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_第2页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_第3页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_第4页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备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纷繁的政治、军事斗争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这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如“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万古云霄一羽毛”①的中国第一完人诸葛亮,“至今庙貌盈天下”的关羽……这些人物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其中刘备这个在中国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出身于早已败落的远支皇族之后的刘备,自小家境清寒,既没有曹操、袁绍那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孙权那样继承自父兄的大片地盘,在天下大乱,群雄并立之时能够白手起家,开创江山,成三雄鼎立之势,实属不易。他的坚忍不拔、仁德爱民、尊贤礼士、知人善任等明君风范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刘备三国演义艺术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这部鸿篇巨制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

3、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的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写而成。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纷繁的政治、军事斗争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在这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如“弘毅宽厚,

4、知人待士”的刘备,“千古云霄一羽毛”的中国第一完人诸葛亮,“至今庙貌盈天下”的关羽……这些人物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刘备这个在中国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提起他的成就,大家几乎都会说他是“哭出来的江山”。诚然,刘备的“哭”在《三国演义》中成了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我个人认为,刘备的成功不仅仅是“哭出来的”这么简单,这还与他丰满而又鲜明的人物特征密不可分。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刘备,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5、的后代。刘备从不家境贫寒,成年后曾以贩卖草鞋为生。作为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远代后裔,一位没落了的“皇亲国戚”,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帝权旁落的动荡年代,已是一个无人问津的无名小卒,真是要钱没钱,要名没名,要人没人。但他却有一颗干事创业的心。史载:“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可见他有远大志向。贫困的家庭不能为胸怀大志的他提供任何有助于建功立业的条件,唯一留给他的只有在苦难生活中磨砺出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刘备起自微贱,非有尺寸可以凭借,完全靠他坚忍不拔的主观

6、努力,藉乱世而成英雄。”②在汉末逐鹿天下的群雄中,刘备屡遭挫败,有时甚至败的很惨。但他却屡败屡战,从不垂头丧气。在参加讨伐黄巾军后,刘备第一次担任官职——安喜县尉,结果却因为督邮索贿,张飞怒打督邮而告终;后来因为和黄巾军打仗力战有功,当上了高唐令,不久却又被黄巾军打败,只好去投靠公孙瓒,碰巧陶谦病故,托他代理徐州,却又被吕布驱逐,只好去投靠曹操。以后,又投靠过袁绍和刘表,甚至短时间地依附过吕布。可以说,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而且频繁地更换投靠对象,不断地在敌我友之间周旋。换了别人,尤其是

7、那些以英雄自许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了,然而刘备却一直隐忍了下来。他从不垂头丧气,而是败而不馁,折而不挠,真正称得上是拖不垮、打不烂、啃不动的硬骨头!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每每转危为安,终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抓住历史机遇,逐步发展壮大,创立了自己的的基业,成为三分鼎立中的一方,造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二、仁德爱民,倍受爱戴。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君民关系比喻成船与水的关系,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显然,作为蜀国集团首领的刘备,也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性,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

8、视以宽仁厚德待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简直成了“仁”的代表,“仁”的化身,成了儒家“仁爱”思想的缩影。仁政爱民是刘备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在刘备的政治活动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他贯穿始终的理想。在桃园三结义时,他们就立下了“同心协力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刘备也曾对自己的实行仁政进行总结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失义于天下,吾不为也。”可见,实行仁政是刘备一贯自觉的政治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