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

ID:992151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_第1页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_第2页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_第3页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_第4页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银保市场专找老年人忽悠  本想存款却“被保险”,口说无凭难投诉北京朝阳区居民杨大爷日前去红庙某储蓄所买国债,没想到在柜台窗口被营业员打了岔:“国债是3年的,给您推荐个5年定期的吧,利息更高。”杨大爷连连称谢,从准备买国债的30万元中,拿出20万元存了“5年定期”。晚上回家,儿子小杨翻看合同,才发现这其实是一款保险。杨大爷如梦方醒,气得一宿没睡着觉。第二天爷俩到银行,非要讨个说法。“我明明是来存款,凭啥让我买保险?这不是骗人吗!”在爷俩的质问下,银行自知理亏,给他办了退保手续。家住北

2、京通州区的孙大妈可没杨大爷那么“幸运”。等她发现银行“移花接木”为时已晚。前不久,她想把手里的万元存成两年定期存款,也是在银行柜台窗口,业务员向她推荐了一款“利滚利、10年后收益30%以上”的理财产品。孙大妈没来得及看懂合同,加上后面排队的人多,匆匆签了字、交了钱。直到两个月后女儿仔细研究相关文件,才发现这是一款保险,而30%的分红只是“预定利率演示”,合同里分明写着:这种“假设收益”不作为未来的保障。孙大妈找到银行想退保,银行说已经过了10天的犹豫期,退保不但没有收益,还要损失一部分本金。想想10年后才能把钱取回来,收益多

3、少也没谱,她心里直犯堵。还有比孙大妈更“堵”的。上海市民老王2009年到银行存款时,银行销售人员向其推销分红险。面对高分红的承诺,陈先生将手中的万元现金悉数投保。没想到今年的“保费收取通知单”让王先生傻了眼。原来,根据合同约定,王先生10年内每年都需按时向保险公司缴付万元。“我哪有这么多钱!还说让我举证销售人员没有如实告知,我是弱势一方,怎么举证嘛!”最后他只能含恨退保,本金损失近半。如今,银行卖保险可以说是乱象丛生。很多银行在普通柜台而非专柜出售保险,业务员直截了当,故意把保险说成储蓄、理财产品或是“有保险功能的理财产品”

4、,夸大收益,忽悠客户购买。等客户发现则为时已晚,如果退保将损失惨重,无奈只能继续持有。还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不明示风险,隐瞒费用扣除等关键要素,诱使消费者盲目消费。或把长期保险说成是短期险,把期缴产品说成是趸缴产品,该续缴时若不愿折本退保,就得硬着头皮年年缴费。在银保渠道受误导的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孙大妈担忧地说:“我们这些老年人手里的钱多是退休金、养老金,攒得不容易,存银行就是为了能多得点利息。现在让银行硬给弄成了保险,损失点利息是小事,如果将来一旦生病需要用钱,这笔钱又取不出来,到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银行卖保险怎能

5、这么糊弄老百姓!”     利益驱动和处罚乏力助长银行违规收20万元保费,银行可拿6000元奖金银行保险欺诈数年来屡禁不绝,原因何在?利益驱动使然。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替保险公司卖保险,保险公司要向银行支付手续费。手续费率已从2003年的7%。涨到了现在的3%以上。目前,银行中间业务1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卖保险。一位银行网点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奖金占每单保费的比例,平均下来,期缴约为1%,趸缴最高可达3%。就是说,在杨大爷“被保险”的20万元中,有6000元被银行用来发奖金。此外,很多保险公司还会以实物、购物卡等手段,给银行

6、业务人员“奖励”,激励银行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多多关照。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制度处负责人商敬国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是一个银行网点代理3—5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这种“一对多”模式势必滋生恶性竞争,进而助推营销误导。正是由于利益驱动,银行业务员都会毫不勉强地把银行自己的“存款客户”变成“保险客户”,费尽心机忽悠其买保险,或者竭力推荐某家公司的保险。银行不择手段地卖保险,引发了客户大量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银保产品的销售误导已占到保险违规投诉的八成以上,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为规范银行保险销售出台了很

7、多办法。比如,要求在理财专柜销售、银行保险专员资质认证、让客户亲笔抄录38字风险提示以确保送达、犹豫期内100%电话回访等等。但实际上很多银行卖保险,都是打着“储蓄”的旗号通过储蓄业务窗口办理的,既没有全面介绍保险产品,也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今年4月,保、银监管部门在联合大检查中发现,一些保险合同完全是银行人员自己代抄、代签名的,说明客户有可能在并不了解产品性质的情况下“被保险”,把保单当存单。此外,许多银行窗口收单后,为独占客户资源,转给保险公司资料时故意遗漏客户联系电话、地址等,使保险公司没办法进行客户回访,造成已过

8、犹豫期不能退保的事实。一旦发生纠纷赔偿,往往是保险公司“埋单”,这也助长了银行的违规气焰。目前银行代理渠道在人身险业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占保费收入的50%以上。保险公司都在争夺渠道资源,不愿得罪银行。由于营销过程口说无凭,监管部门难以掌握银行方蒙骗、误导客户的实证。就算发现问题,保险监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