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

ID:9927735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5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_第1页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_第2页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_第3页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_第4页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矛盾原理》之八:现象与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象与本质《矛盾原理》之八  前面已经讲到复杂事物的性质取决于该事物的结构,并进一步取决于该事物结构的最高层矛盾。那么,性质与本质是什么关系?与现象又是什么关系?  性质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的特点。例如,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点是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思维能力;男与女相区别的特点是生殖系统不同;英雄和普通人相区别的特点是英雄能在群体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牺牲自己等。因此,性质是事物的特性,而不是事物的共性。复杂事物的性质取决于该事物结构的最高层矛盾,即是指该事物的特性。  按照复杂事物来源于简单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受简单事物制约、主导简单事物的规律,可以推论:特性

2、来源于共性、由共性构成、受共性制约、主导共性。具体到人和动物的关系,即人性来源于动物性、由动物性构成、受动物性制约、主导动物性。依次往前推论可得,动物性来源于生物性、由生物性构成、受生物性制约、主导生物性;生物性来源于非生物性、由非生物性构成、受非生物性制约、主导非生物性。  这就出来一个问题,追根溯源,特性源于共性,那么为什么事物的性质不是共性,而是特性呢?举例来说,人既然来源于动物,为什么人性不是动物性,而是思想性呢?  这个问题其实长久以来困扰着人们。在佛教中,“性”与“相”对应,“性”是不可更改的本质,“相”是因缘而起的暂态。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

3、是复杂事物,都可以理解成是因缘而起的暂态,也就都是“相”。人死缘散,分子原子却保持不变,这是不是意味着分子原子是人的“性”?如此,则人和草木、山水又有何异?这意味着,“性”是共性,“相”是特性。佛教强调共性,而忽视特性;强调不变的价值,而忽视变化的价值。战国时期告子的人性论:“食色,性也”,即生存与繁殖是人的本性,也是强调人和动物的共性。显然,告子的理论是性恶论。与告子相反,孟子持性善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然而,无论告子还是孟子,都把人性理解为与生俱来的性质。略有不同的是,告子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共性,而孟子则强调了善是全

4、体人与生俱来的共性。  换一种表达法,问题就更令人困惑。复杂事物来源于简单事物,则简单事物是本,复杂事物是末;低级矛盾是本,高级矛盾是末;共性是本,特性是末;动物性是本,思想性是末。如此,以特性来定义事物的性质,岂非本末倒置吗?  问题的要害仍然在于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从源流关系来说,部分是源,整体是流,部分是本,整体是末;物质是本,意识是末。但从已经形成的整体的内部关系来说,则整体主导部分,部分只制约整体;意识主导物质,物质制约意识。从原子论角度看,世上事物千变万化,无非是原子的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社会形态千变万化,无非是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喜怒哀乐

5、,无非是神经系统脉冲信号的不同;从整体论角度看,正是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外在性质迥异的事物,形成了自由、平等、和平、正义或专制、等级、战争、欺诈的社会;正是不同的神经系统脉冲,形成了痛苦或幸福的感受、理性或欲望的燃烧。  因此,从整体论角度看,事物的性质只能用事物的特性,即事物结构的最高层次的矛盾来定义。  那么,什么是本质呢?从词源的角度看,与比较突出特性的“性质”相比,“本质”一词更强调事物之来源、本原,因而更倾向于强调共性,部分,简单。但是,“本质”更常用于与“现象”相对,指谓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性状。这个意义上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所称的性质。 

6、 前面论及,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事物结构的最高层次的矛盾。按照高级矛盾主导低级矛盾,高层矛盾主导低层矛盾的原理,则事物的性质主导着事物内部的各级各层矛盾的运动,从而主导着事物的外在性状,即现象。例如,人的喜怒哀乐主导着身体各系统、器官的运动,使之表现出健康或疾病,更具体地表现为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的含量的变化,肝功能指数如转氨酶的高低,肾功能指数如尿蛋白的高低等。中外医学至今未能了解这种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但是这种主导关系却实实在在发生着。又如,在社会系统中,当权力系统最高层发生变化时,作为社会细胞的某个人可能因为新政权的某种政策倾向获益或受害,他们预计

7、到这种变化,因而可能在庆祝或悲伤。由于高兴或悲伤,其中每个人的身体生理指标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一夜间头发白了[1]。在这里,头发白或者喜欲狂,看上去是生理现象,至多是社会现象,反映的却是社会的本质层的变化。不过,同一本质,在不同的人那里,反映出来的现象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含蓄地悲伤,有的放纵地欢快;有的默默无语,有的狂躁不安。而同一现象,也可能与社会本质层(最高层次的矛盾)的变化无关,只是个人炒股赔本或者升官发财等,即只反映社会较低层次的社会矛盾的变化。这些一方面表现出低层矛盾对高层矛盾的制约,同时又表现出低层矛盾与高层矛盾间经过多层主导和制约关系后的复杂

8、性。  如此,则可进一步推论,高级矛盾主导低级矛盾,相应于本质主导现象;低级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