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

ID:9928398

大小:6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5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_第1页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_第2页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_第3页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_第4页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岐伯考证及岐黄文化研究综述    甘肃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起步,庆阳市民间中医药人士就开始研究传说中的上古名医、黄帝“天师”--岐伯。到了80年代,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历史文化研究日益繁荣,岐伯的考证与研究有组织地开展起来。至2010年60多年来,岐伯考证史实逐步清楚,岐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岐黄文化的存在得到认知,岐黄文化产业开发卓有成效,已成为一大特色历史文化,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肯定,对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现综述于下:  一、史、志、典籍中有着大量关于岐伯的记载  1、史

2、书记载  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神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属岐伯使尚方”。《史记正义》引张楫注:“岐伯,黄帝太医”。《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岐伯,黄帝臣”。  《汉书音义》曰:“尚,主也。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经史百家杂抄》注云:“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著素问、灵枢总为内经十八卷,为医书之祖。”《汉书·艺文志》:“太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

3、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黄帝命岐伯(北地人),作镯铙、鼓角、神钲以扬德而建武”。   清慕少堂《甘宁青史略》:“又案岐伯黄帝臣,北地人,作军容之乐,见唐礼乐志……”,“岐伯,北地人,黄帝以人之生……及咨于岐伯而作《内经》。”  2、医籍记载  汉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序:“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  宋

4、高保衡《重广补黄帝内经素问序》:“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3、辞书记载  《辞源》:“黄帝,古帝名……,咨于岐伯而作《内经》”,“《素问·内经》等书,本作岐伯。”又:“北地,郡名,(一)秦置,统甘肃、宁夏、庆阳、平凉、固原、泾川诸府州县之地,治义渠,古城在今宁县西北。(二)汉置,统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治马岭。”    《辞海》:“岐轩:岐伯,上古名医”,又“北地,郡名,战国秦置。治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

5、。  4、志书记载  南宋郑樵《通志》:“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化”。  明韩鼎《庆阳府志·方技》:“岐伯,北地人,精医术,黄帝师事之,著《难经》、《素问》。”  清《庆阳县志·人物》:“岐伯,北地人,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  民国张维《甘肃省人物志·方术》:“岐伯,北地人也,黄帝与论医,有《素问》《内经》行于世。”  《甘肃新志》:“岐伯生而神明,通脉理,黄帝以师事之。”  《甘宁青史略·正编》:“岐伯,北地人,精于医术,黄帝师事之,著〈内经素问〉”。  《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录·姓名考略》:“岐,(陈留风俗传)‘岐氏,黄帝师,岐伯之后。

6、’望出安化。”  二、市内存有丰富的有关岐伯的历史遗迹  1、庙宇,共3处。(1)南原庙。《庆阳府志》卷十九(坛遗):“岐伯庙在南原,今废”。南原庙遗址在今庆城县高楼乡庙花塬村薛家咀。传说当时为岐伯的药园,后为周先族的花园。现址仍有窑洞1孔,墙壁上可见一片片彩色壁画,有一岐伯石像已遗失。院中有一莲花石香盘。至今每逢2月2日村民仍有祭祠、求医集会。(2)嘉会门外庙。《庆阳县志》卷三(坛庙):“岐伯庙在县城嘉会门外。”此庙遗址在庆城县城南关城南坛旁边,今县农机局院内。已毁。(3)三圣庙。《庆阳府志》(乡哲):“岐伯、鞠陶、公刘三圣”,庆城县城内曾建有“三圣庙”,岐伯列三圣之首,遗址

7、在县城小南门,今县公交局院内,已毁。  2、洞府,共3处。(1)位于今庆城县周祖陵公园岐伯圣景地域上的药王洞,又名圃寒洞,曾塑有岐伯、张仲景、孙思邈像,亦称药王古洞,现建有“药王古洞”景点。每逢3月5日有祭祠、求医问药活动。(2)位于庆城县葛崾岘乡岐伯出生地青龙嘴下的药王洞,上世纪八十年代洞内还残留岐伯罹难渡命的壁画。每逢2月5日有祭祠、求医聚会。(3)位于西峰区肖金镇老山村老洞山的岐伯洞,又称仙人洞,是岐伯舍仙果救老叟的传说故事之地,现遗洞仍在。原窑洞内有壁画,有一古石碑已遗失。  3、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