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ID:9946548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6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乡村治理工作的调查与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同志们:乡村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准确掌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一、我县乡村治理的主要成效近几年来,在加强乡村治理上,县委县政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全县推行“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撬动一个经济杠杆,确保有钱办事。近三年来,我县分别按每村4万元、5万元、6万元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

2、的规范有序运转,特别是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以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镇每年从村级转移支付中列支8000-10000元用于农村综合整治,确保了环境卫生工作经费。(二)调动镇村两个积极性,确保有人管事。通过乡镇班子和村级组织建设,全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县各村基本上配备了村组干部兼任的安全生产信息员、森林防火联络员等,破解了“无人管事”的困局。如***镇***村建立由党支部牵头、全体党员参与捐资的扶贫解困互助基金会,筹集救助资金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人,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3、三)明晰县乡村三级职责,确保责任下沉。通过“县统筹”的财政杠杆作用,落实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如***镇突出抓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重点产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综治和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稻田抛荒整治、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2.5万元与考核得分直接挂钩,严格责任捆绑,从严考核,将责任真正下沉到村。二、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传统治理思维根深蒂固,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青壮年和乡村精英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三是乡村管理体制不顺

4、,管理模式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乡村关系失衡,村级管理矛盾多,困难大,村组建制不合理,村组干部后继乏人,部分地方宗族势力严重等,制约了乡村治理工作。(二)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税费体制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增加,乡镇财政总收入也相应增加,但实际上乡镇可支配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为上级下拨到乡镇的各类资金大多是专项资金,只能专款专用。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不同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自然条件好或有交通优势的村,乡村治理工作就好抓些,而那些自然环境条件差、交通信息闭塞的村,公共服务能力差,农村行路难、就医难和靠天吃饭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乡村

5、治理工作难度大。(三)缺乏高效率的管理服务。当前不少村“两委”基本上停留在“上传下达”“发钱发物”上,在发动和组织群众勤劳致富等方面,往往“放任自流”“放手不管”,既不给予技术服务,也没有提供信息服务,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四)缺乏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目前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现代乡村治理理念欠缺。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运用服务群众、民主协商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工作。三、抓好我县乡村治理的几点建议乡村治理是把农村作为主体,把实现农民意志和利益作为根本途径、把农

6、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从体制上解决“为谁用权、由谁掌权、怎样使权”等深层次问题。乡村治理的好坏,体现了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管理能力,关系乡村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认为,要抓好我县的乡村治理,必须正思想、转作风、树正气、强服务。具体地说,要从六个方面强化治理。(一)从思想认识上强化治理,坚持思想引导、凝聚合力。利用农家书屋、农村远教等阵地,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乡村治理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建立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机制,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激发村干部创业的热情,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拓宽村民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村民的所需、所求、所盼,在村干部

7、和村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干部与村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二)从组织机构上强化治理,优化组织设置,增强实力。全面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做到民事民办、民事民治,真正实现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管、村民监督。增强农村基层自治和服务能力,做好办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发展经济、治安维稳等工作。转变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做法,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