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

ID:9952187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6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1页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2页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3页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头的家书汪永晨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倾听训练,能够在倾听过程中对相关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2、能够根据倾听的内容和具体的口语交际目的进行恰当的表达。3、借助倾听,能够深刻理解并准确表达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对相关信息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难点:如何正确全面的获取所听到的信息并做出恰当的判断。【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停地接

2、触信息并传递信息,如何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如何正确的传递信息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风度与教养。而信息承载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广播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但我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却鲜有关注广播传递信息的经验与体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广播这一已经略显古老的信息载体,通过倾听,看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获得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广播特写《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二、字词掌握1.字音冰雹张骞草墩栖息孕育2.词语解释呻吟耸立沼泽吞噬眷恋奄奄一息三、背景简介《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是

3、一篇广播特写,1999年12月28日播出,当年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新闻信息类节目大奖。获奖评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纪实作品。作者用家信的形式描述了对长江源的考察过程。这一亲切的叙述方式非常适合广播媒体。完美的音响是节目的特点。通过这一节目,作者从个体的角度,表达了对环境的深切关注。”4这篇广播节目的主创人员汪永晨,1954年7月生于北京,祖籍安徽。1986年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的创始人之一,1999年获中国环境最高奖“地球奖”,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4、2001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保护突出贡献者”。1998年夏,汪永晨随中国女子长江源科学探险漂流队进入长江源区,采访后制作的广播特写《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广播节目大奖。一、研习课文,理清思路1、听录音2、提问:这是一段有关什么内容的广播节目?明确:有关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广播特写节目。3、提问:节目用什么方式串联了消息特写的主线?明确:家书。4、提问:在这个节目中,作者写了几封家书?每一封家书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节目中一共写了三封家书。第一封家书写于9月1

5、日、3日,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帐篷里写出。在女探险队员的歌声、牧民的口哨声、人物的对话声、挤奶声、高原的小鸟鸣唱声、狗叫声、牦牛走路声、滴水声和间或想起的作者读给丈夫的家信话语声中,一个正在悄然变化的长江源区悄悄地涌上阅读者和倾听者的脑海。也就是说,作者在第一封家书中已经在写长江源区的变化。第二封家书写于9月4日、10日,作者写了从海拔4000米到5600米的长江源区的生态恶化和行走的艰难,同样借助人物的对话与其他各种声音的呈现来表达。作者呈现了小羊的挣扎,说了自己高原缺氧的反应,借蔡教授的话说出了生

6、态环境的恶化。第三封家书写于9月12日,这封家书专门介绍姜古迪如冰川。作者介绍了姜古迪如冰川的退缩,借探险队员小邛与唐教授的对话让阅读者和倾听者开始忧虑不断融化的冰川。二、布置作业:抄写字词,字音、解释。第二课时一、深入理解课文1、在节目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把这些声音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获取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后果)这些声音有:滴水声、流水声、牧民的歌声、人物的对话声、冰雹砸在帐篷上的声音、口哨声、马嘶声、人们的歌声、孩子的叫声、小鸟的鸣叫声、挤牦牛奶的扑通扑通声、

7、狗叫声、喝水声、马的喘气声、牦牛走在砾石上的声响、羊的倒气声、走在雪地上的咯吱声、藏族老阿爸的念经声、哭声、浪涛声。这些声音可以按照家书的先后次序分别看待:牧民的口哨、高原早晨的小鸟鸣叫、狗叫、孩子的叫声、挤牦牛奶的扑通扑通声来自第一封家书部分,这些声音体现的是一个宁静的、祥和的高原生活,但在人物的对话声中,我们可以听到表面仍然宁静甜美长江源区环境已经在恶化。4牦牛走在砾石上的声音、羊的倒气声、走在雪地上的声音、人的对话声来自第二封家书部分,这些声音明显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恶劣的环境和长江源沙化的严重。滴水声

8、、浪涛声、哭声来自第三封家书部分,即作者在抵达姜古迪如冰川后的情况,表面仍然壮美的长江源头在作者的眼中已经危在旦夕。2、作者在节目中让“滴水声”反复出现,有什么寓意?明确:作者就通过冰雪融化的“滴水声”惊醒人们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正在一滴一滴地走向尽头,如何在这“滴水声”中保护长江源区环境的恶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3、在姜古迪如冰川上,幺妹唱着唱着为什么又哭了呢?明确:夕阳下的冰川和冰川上的夕阳让幺妹感受到了姜古迪如冰川的壮美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