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

ID:9960238

大小:4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5-17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_第1页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_第2页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_第3页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_第4页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疟疾的病原学与诊治赵长磊一、概述简介人类对疟原虫的认识过程远在殷商时代,我国就把“疟”字作为疾病记录在甲骨文和青铜器上,战国末期就有关于疟疾流行季节的记述。但古人认为疟疾与污浊气体有关,因此中国古代称疟疾为“瘴气”;而英文中的疟疾一词malaria也是由意大利语“坏的”和“空气”两字组成。1880年,法国军医Laveran在血液中查到疟原虫。后来证实: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内所引起的。1891年,罗曼诺夫斯基Romanowsky创用多色性染剂对疟原虫染色,疟原虫的形态才被人们所认

2、识。1897年,英国军医R0ss证实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阐明了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生活周期及通过叮咬进行传播,19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20世纪初,基本弄清能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四种。疟疾的危害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迄今每年仍有大约30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每30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儿童因患疟疾而丧生。从疟疾有文字记载以来3000多年流行的历史来看,它给人类造成过许多巨大的灾难。以1910年法国人在我国云南修筑滇越铁路为例,当时开工第一年就因疟疾死亡强征来的民工5000多人;1919年云南思

3、茅的疟疾大流行造成大量居民相继病死或逃亡,使原来拥有45000人的县城到1950年解放时全城只剩下1000多人。疟疾的危害不仅如此,疟疾甚至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除了中外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曾经乐观地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由于这一规划全面受挫,在1978年的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把“疟疾消灭规划”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的决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疟原虫在不断地变化中千方百计

4、对抗药物对它的抑制,以至于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抗疟药的研制成为人类与疟原虫斗争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赛。一、流行病学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两个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人群活动等)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一)、传染源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者。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在疟疾传

5、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意义。(二)、传播途径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400余种按蚊中,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我国几种主要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中华按蚊:分布最广,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均有。是大陆大部分平原区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此蚊种传播的疟疾约占总发病数的80%以上,我省为单一中华按蚊地

6、区,中华按蚊遍布全省,是我省疟疾传播的唯一媒介。嗜人按蚊:是我国北纬25~34°之间低山和丘陵地区疟疾的重要媒介,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安徽、湖北、河南及江苏等省。我国几种主要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微小按蚊:主要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的山丘区,尤以北纬25°以南更为普遍。是我国北纬25°以南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如海南、云南、广东及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大劣按蚊:是我国海南岛山林及其山麓地区疟疾的主要媒介。日月潭按蚊:是我国北纬25°以南地区疟疾的次要媒介,它与微小按蚊常同域分布。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按蚊成蚊与库蚊、

7、伊蚊的区别按蚊库蚊伊蚊体色:大多灰色大多棕黄色多黑有白斑活动:多在夜间多在夜间多在白天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按蚊库蚊伊蚊静态:体与停落面体与停落面体与停落面成角度平行平行(二)、传播途径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三)、易感人群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

8、虫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高疟区初生儿可自母体经胎盘获得抗体IgG,3个月后抗体消失而易感,两岁以内发病率较高,此后由于自然感染后免疫力的增长,故感染轻、发病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