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

ID:99654

大小:51.3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6-21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_第1页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_第2页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_第3页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_第4页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L437-19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437-91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09-18批准1992-03-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规定了高压直流接地极的名词术语定义、技术条件、试验项目与方法,以及运行维护。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单极和双极运行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两端接地极,不适用于换流站接地系统。2定义除本章规定的名词术语外,其余均符合有关国家或专业标准(部标准)的规定。2.1高压直流接地极系统(简称接地极系统)HVDCearthelectrodesystem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为实现正常运行或故障时以大地或海水作电流回路的运行而专门设计

2、和建造的一组装置的总称。它主要由接地极线路、接地极馈电电缆和接地极组成。2.2接地极线路Earthelectrodeline连接换流站中性母线与接地极馈电电缆的架空或地下线路。2.3接地极馈电电缆Earthelectrodefeedercable连接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的电缆。2.4直流接地极DCearthelectrode放置在大地或海中,在直流电路的一点与大地或海水间构成低阻通路,可以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电流的一组导体及活性回填材料。2.5高压直流系统的地电流GroundcurrentofHVDCSystem在直流系统中,通过大地或海水从一个换流器的端子流向另一换流

3、器的端子的任一种极性的电流。该电流是一种有意施加的电流,而不是故障和泄漏电流。2.6接地极址Electrodesite接地极所在处所。2.7最大短时工作电流Maximumshorttimeworkingcurrent换流阀在最高环境温度时能输送的最大短时负荷电流。2.8最大连续电流Maximumcontinuouscurrent换流阀在最高环境温度时能连续输送的固有负荷电流。2.9持续额定工作电流Continuousratedcurrent设计的额定电流。2.10泄漏电流Leakagecurrent在直流电压下通过电介质和其它绝缘流入地中的直流电流,或是通过地下的

4、金属埋设物流入地中的电流。2.11电渗透作用Effectofelectricalpermeation大电流产生的强电场迫使接地极附近土壤中的水分子离开阳极的作用。2.12跨步电势Steppotential当高压直流接地极运行时,人体两脚接触该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m的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2.13接触电势Contactpotential当高压直流接地极运行时,在地面上离导电的金属物件等水平距离为1m处,与沿金属物件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2.14转移电势Transferpotential接地极运行时,人站在接地极附近地面触摸在远方接地的导体

5、,或人站在远处接触在极址接地的导体,能承受的接触电势为转移电势。转移电势的最大值为接地极电位升高的数值。3直流接地极技术条件3.1一般技术准则3.1.1直流接地极设计应分别情况考虑最大短时工作电流、最大连续电流和持续额定工作电流。3.1.2直流接地极的设计寿命在规定的运行方式下一般应不少于30年。3.1.3直流接地极一般由两个或以上分隔的元件组成,以利检查和检修。3.1.4为防止高压直流接地极的地电流对换流站的腐蚀和干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接地极为换流站间的直线距离宜不小于10km,并保证换流站的接地网与接地极完全分开。3.1.5直流接地极一般有环形、星形、直线形

6、、射线形、栅格形等形状,宜根据极址地形、地质、水文、交通状况等条件,从施工方便、技术经济合理两方面来确定原则。3.1.6直流接地极埋深应大于1m,尽可能埋设于地下水位和冻土以下或装设注水装置。注水装置的水质要求及是否需要处理应由业主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2极址选择3.2.1对预选的接地极址必须进行20km范围内的地质、水文调查。调查内容至少包括:地质结构及各层的厚度:从地面到基岩的深度、基岩的厚度、海水冲刷情况、有等高线(陆地电极)或等深线(海洋电极)的预选极址地质详图。在调查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勘测。3.2.2直流接地极设计前要评价接地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此要

7、调查接地极址周围50km半径范围内现有的和规划的输电线路、铁路、金属管道、钢筋混凝土管道、电话线路、埋设地下的电话和电力电缆、码头、港口及其它长1km以上的接地金属结构。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可参照无线电干扰、电磁兼容及金属构筑物防腐的有关标准及法规。3.2.3直流接地极址一般应远离人口稠密的城市和乡镇以及地下有较多公共设施的地区。3.2.4直流接地极址选择应考虑有关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令和法规。3.2.5直流接地极的极址选择宜通过不少于3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3.3大地参数确定3.3.1直流接地极设计必须考虑下列大地参数:地下水位、大地电阻率、土壤温度、土壤热传导

8、系数、土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