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

ID:9965969

大小:14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5-17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_第1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_第2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_第3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_第4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总问答及名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应用原理?1南方稻田动物共生模式—共生互惠原理;2农林间作或混林农业模式—地域性原理与生态位原理;3多种多收的时间结构优化模式—种群演替原理4多层次高效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垂直气候分带及农田多种群相居而安原理5基塘结合大循环结构—边缘效应原理6生物能多层次循环再生模式—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7庭院立体经营模式—食物链、生态位原理8多样性有序性增强抗灾力模式—自适应原理及与生态多样性稳定原理9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生态位原理与生态多样性稳定原理10多种群结合提高整体效益模式—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原理生态系统的特征:1系统结构的有

2、序性。系统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两个方面。系统无论大小都有边界。系统无论简繁均具有分层现象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哥哥要素之间要有一定数量比例关系和空间位置排列关系,为了完成某一特定功能,各要素必须分工协作,相互偶联,这是系统实现能量、物质、信息和价值等转化与循环功能的目的性要求3系统功能的合理性。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整合效应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序结构,可以把环境中的能量、物质、信息和价值资源,转变成人类需要的产品。农业生态系统

3、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物质转换功能;信息转换功能;价值转换功能,在这种转换之中形成相应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农业生态系统中这四种流之间相互交织。能量、信息和价值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依赖于能量的驱动。信息流在较高的层次调节着物质能量信息流。与人类利益或需求发生关系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与价值变化和转移相联系。种群的特征?一、空间分布: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二、数量1种群大小和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种群年龄和性别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值率r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

4、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k对策: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有较大扩散能力种群的波动原因?1非密度制约:与种群数量无关,而是由于温度、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2密度制约:1种内竞争食物和领地2对某些特殊生物种的增长,心里抑制起着重要作用3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反馈控制作用4治病的病原菌和寄生物对种群的影响。种群波动的调节?一密度调节,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主要有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1种间调节:是指捕食者、寄生和种间竞争等因子对种群密度的制约过程2食物调节:捕食和被食、寄生生物和宿主,食

5、草动物和植物都与食物有密切的联系。二非密度调节,主要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气候因子、化学限制因子、污染物等常常是按非密度制约方式发挥作用。三种内自动调节,是指种内成员间,因行为、生理和遗传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调节方式。按内源性调节的理论特征,把种内调节又分为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1行为调节,是指种群内个体间通过行为相容关系调节其种群动态结构的一种种内调节方式2生理调节,是指种内个体间因生理功能的差异,致使生理功能强的个体在种内竞争中取胜,淘汰弱者,在动物方面表现为内分泌调节3遗传调节,指种群数量可通过自然选择压力和遗传组

6、成改变而得以调节的过程种群间相互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关系:中性作用;竞争作用;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协作;互利共生。应用: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3具有一定的结构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5不同物种之间存在互相影响6形成一定群落环境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生态位理论的应用?1同一生境中,不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2在同一稳定的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

7、物种是直接竞争者,不同或相似物种必然进行某种空间、时间、营养或年龄等生态位的分异和分离3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物种之间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只有生态位上差异较大的物种,竞争才较缓和。物种之间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顶级群落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控制群落停留在演替的某一阶段,并加以培育,将称为理想的高产优质群落类型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根据土壤环境的变化安排种植不同的作物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模仿自然建立顶级群落5农田杂草防除6建立包括多年生草本

8、植物的混交群落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1综合性2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主导性4直接性和间接性5阶段性6限制性作用(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光的生态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