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

ID:9966722

大小:6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17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_第1页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_第2页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_第3页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_第4页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一、公路沿线建设条件1.1地理位置湘潭至湘乡公路自西向东横穿湘潭县及湘乡市,东接国道G107,西连国道G320,是连通湘潭市农业生产腹地的一条农村经济线;也是连接两县市旅游资源的一条纽带,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地形地貌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处于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两水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其境,地貌轮廓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山,中部和东北部低,向东北湘江开口的倾斜盆地。最高为西南的昌山,海拔755.1米,最低为湘江沿岸原九华乡的万家塘,海

2、拔33.2米,相对高差为721.9米,地势比降为0.1%,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其中以平原、岗地为主。湘乡地属华南湘赣丘陵区,处于湘中丘陵向湘江河谷平原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余脉和越城岭北端余脉所夹持,西部和南部较高峻,东部和北部较平缓,最高点是褒忠山的三尖峰(又名白沙井山),海拔807米,最低处于涟水境内的新研文佳滩附近,海拔41米,地势比降从西向东为19‰。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其中以平原、岗地为主。1.3区域地质构造1.4.1地层岩性本勘察段内地层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下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3、、二迭系砂岩和石灰岩、石炭系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泥盆系石灰岩。松散覆盖层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Qh)黏性土和碎石类土,其次为更新统(Qp)黏性土、碎石类土等。松散沉积物成因类型有坡积(dl)、残积(el)、冲积(al)、洪积(pl)等。1.4.1.1第四系全新统(Qh)1、种植土(地层编号①-1):青灰色、灰褐色,松散-稍密,饱和-湿-稍湿,以软塑-可塑粉质黏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含少量角砾、碎石,勘厚0.5-2.0m,平均厚度0.8m。广泛分布于沿线水稻田、菜地、沟谷及山坡上等范围内。2、填筑土(①-2):杂色,稍密,稍湿,主要成份粉质黏土、碎石土,勘

4、厚0.5-9.7m,平均厚度3.1m。主要分布于沿线公路、水沟堤坝。3、淤泥质土(②-0):灰、灰褐色,软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零星出露于沿线沟谷、水塘、稻田等低洼地带及河床中,勘厚0.7-5.8m,平均厚度1.84m,最厚处位于ZD-30-砂子塘桥2号孔。4、黏土(②-1)):灰褐、褐黄色,硬塑-可塑-软塑,稍湿-湿-饱和,见铁质,冲积成因,勘厚1.7-10.3m,平均厚度6.2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5、粉质黏土(②-2):灰褐、褐黄色,硬塑-可塑-软塑,稍湿-湿-饱和,见铁质,冲积成因,勘厚4.8-9.0m,平均厚度4

5、.2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6、细砂(②-4):灰黄色,稍密,饱和,以细砂为主,粉细砂含量70-80%,少量泥质充填,勘厚4.8-9.0m,平均厚度6.9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7、中砂(②-5):灰黄色,稍密,饱和,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的砾石及泥质,勘厚0.7-6.4m,平均厚度2.5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8、粗砂(②-6):灰黄色,稍密,饱和,以细砂为主,含少量的砾石及泥质,勘厚0.2-3.7m,平均厚度1.5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

6、中的浅表层。9、圆砾土(②-8):褐黄色,稍密,湿-饱和,砾含量50-60%,粒径2-30mm,成份以灰岩为主,呈圆形、次圆形,中粗砂及黏质充填,出露于低洼冲沟地带,勘厚0.8-4.7m,平均厚度2.5m。1.4.1.2第四系更新统(Qp)1、黏土(③-1):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手捻稍有砂感,局部含碎石,残坡积成因,揭露层厚2.8-8.5m,平均厚度6.0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山丘及坡脚。2、粉质黏土(③-2):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手捻稍有砂感,含碎石,残坡积成因,揭露层厚0.6-10m,平均厚度5.8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山丘及坡脚。1.4.

7、1.3下第三系(E1)主要分布于项目区K40+500-K48+667段,出露的岩石为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④):褐红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极软;其中全风化层(④-1):原岩结构已破坏,岩石已风化成砂状,岩芯呈土状,勘厚3.7-4.0m;强风化层(④-2):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质极软,勘厚0.5-6.2m;中风化层(④-3):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岩质软,勘厚4.5m。1.4.1.4白垩系上统下组(K21)主要分布于项目区K0+000-K11+900段,出露的岩石为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⑤):褐红色,砂质结构,

8、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