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

ID:9966774

大小: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7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_第1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_第2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_第3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_第4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体形有点像海水鲳鱼,侧扁成盘状,背较厚,口端位,无须。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当。眼中等大,位于口角稍

2、上方。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背鳍起点与腹鳍略相对,体被小型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星斑。到了成鱼这种星斑消失,但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饲养在室内水簇箱中缺乏阳光的碱性水体中的短盖巨脂鲤体色较深、呈深灰至黑色,而放养在池塘中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鱼种加上体表星斑,极为美观。由于这种鱼的体型、体色特点,因此是很好的观赏鱼。适应环境淡水鲳属于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12~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如水温持续两天低于12℃时,就有冻死的危险。该鱼对低氧

3、耐受力较强,在溶氧为0.5毫克/升时仍能生存,适宜在较肥的鱼塘中养殖,还能在盐度10‰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淡水鲳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温驯,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其鳞片细小致密,不易受伤,适宜于长途运输。成鱼饲养技术淡水白鲳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主养、成鱼池混养、鱼种池套养和利用流水或网箱高密度集约式养殖。1.主养:即以淡水白鲳为主要放养对象,搭配放养其他经济鱼类的饲养方式。池塘面积以5~10667平方米,水深2~2.5m为好。若放养越冬鱼种,规格以每尾50~80g为宜,每667平方米放养400~700尾;如放养当年鱼种,规格以每尾15~20g为宜,每667平方米放

4、养600~800尾。搭配鱼类以鲢、鳙、草鱼、团头鲂、罗非鱼为宜,但一定要搭配鲢、鳙鱼种,因为淡水白鲳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中浮游生物增长快,水质容易出现富营养化,放养鲢、鳙等滤食性的鱼类,既能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提高总产量,又能改善水质,有利于淡水白鲳的生长。养成鱼的饲料中,要求蛋白质的含量25%左右。由于白鲳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因此颗料饲料应制成沉性为好,便于尽快摄食,减少浪费。若池塘自然水温在25~30℃能保持3个月左右,主养淡水白鲳能获得高产。在我国长江以南池塘主养,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也易于捕捞。平均尾重20g左右的鱼种,经过5个月饲养,平均个体可达500g左右

5、,每亩总产500kg以上。2.混养:是在其他鱼类成鱼池中混养淡水白鲳。如果放养20g左右的当年鱼种,至10月中旬前后捕捞,起水规格常为每尾400~500g;如果放养规格为尾重50g以上的越冬鱼种,至10月中旬起捕,规格可达每尾800~1000g。所以常混养较大规格鱼种,其效益更好。3.套养:是在其他鱼类的鱼种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淡水白鲳鱼种,利用其生长快速的优势,当年养成商品鱼。当年早繁的白鲳鱼苗培育到每尾1g左右,套养在鱼种池中,在3~4个月的生长期内,就可养成规格为250~500g的商品鱼。也可在四大家鱼鱼种池中套养体长5~8cm左右的越冬鱼种,每667平方米套养淡水鲳鱼2

6、00~300尾,在不影响家鱼种产量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可以增产淡水白鲳成鱼200kg左右。不少单位进行水泥池微流水工厂式集约化养殖淡水白鲳,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南方,有的单位在池塘进行淡水鲳的轮养或双季饲养,也都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温流水能为淡水鲳提供适宜或最适水温、充足的溶氧等较理想的生态条件,可以实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是单养淡水白鲳理想的方式之一。新疆乌鲁木齐市红雁水产公司,利用电厂的温流水,在水泥池中培育淡水鲳亲鱼620尾,不仅性腺可提早成熟,能在流水池中自行产卵,而且亲鱼的怀卵量大,催产效果好。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即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饲养管理到位与否,

7、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经济效益。所以,管理应注意:1.饲料投喂。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用花生肉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2.水质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其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