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集

黄土高原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集

ID:9971038

大小:66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17

黄土高原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集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目的与意义    土地利用不合理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烈的重要人为因素,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集中表现是坡耕地面积大。根据我们的耕地坡度分级数据,黄土高原耕地面积为19425.92万亩,其中坡耕地(>3°)为9269.6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7%。在坡耕地中,>7°的为7525.06万亩,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1.2%;>15°的为4178.47万亩,占44.8%;>25°的为1106.43万亩,占11.9%。在黄土高原主体部分陕、晋、甘地区坡耕地中,>7°的占80.7%;>15°的占45.9%;>25°占12

2、.6%,可见,坡耕地是土壤侵蚀的重点。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据资料,在7°以下的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土壤1t左右;25°左右的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土壤8-10t,致使土地日益贫脊,并加剧了干旱发展,导致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在影响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的诸多因素中,地面坡度是最基本的因素。尽管坡度与侵蚀的关系很复杂,但一般情况下,土壤侵蚀与坡度成正比。即当径流相同时,坡度越大,侵蚀量越大;在同样的降水条件下,径流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水流的冲刷力加强,侵蚀量也随坡度增大而增加,这是黄土高原坡度影响侵蚀的基本规律。    编制黄土

3、高原地区抽样地段1:50000耕地坡度分级图并采用数学统计方法编制耕地坡度分级数据,是对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揭示坡耕地形成过程及坡度特征,以便进一步了解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更好地为水土保持工作、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项工作自1987年4月开始,至1990年9月结束。(二)方法   方法有两种:  1.通过编制黄土高原地区抽样地段1:50000耕地坡度分级图,并采用数学方法编制耕地坡度分级清单。  (1)抽样地段的选择抽样地段是指在黄土高原地区耕地类型组

4、合具有代表性,又有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或有航片、卫片可以编制1:50000耕地分布图的地段。选取典型地段面积最小为10cm×10cm,制图精度应满足抽样调查的要求。  (2)耕地坡度分级指标代号12345T坡度<3°3°—7°7°—15°15°-25°>25°梯田  (3)作法将收集到的或编制的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耕地和水平梯田解译在塑料薄膜上,然后将其套合在1:50000的地形图上,对所作的耕地坡度分级,即成耕地坡度分级图。  (4)量算面积    ①首先对耕地坡度分级图上的水平梯田和各坡度级的耕地进行面积量算。面积量算方法,各地有

5、异:宁夏采用ML—Ⅱ型面积扫描仪进行,甘肃采用求积仪法,陕西采用称重法,内蒙古则采用数方格法。要求每个图斑至少量算二次,在误差小于2%的情况下取平均值。    在采用称重法时,称重系数、校核系数的计算公式:称重系数=样图总面积(亩)/样图称重(g)                            校核系数=(样图总面积—样图量算面积)/样图量算面积    ②求出抽样地段耕地总面积。    ③求出耕地坡度分级图所代表的区域面积。    ④将若干抽样地段耕地坡度分级图上得到的各坡度级的耕地面积对应相加,并用对应抽样地段耕地面积之和相除,即得到各坡度级的

6、耕地占抽样调查地段耕地面积的平均百分数。最后,根据抽样调查区域内的土地特征,综合分析并依据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处理,汇总计算得到全县(市、旗)的各坡度级的耕地数量。    ⑤利用土地概查、详查、土壤普查及农业区划的有关资料对所求得的面积(毛面积)再进行净耕地面积的校核。即分别扣除所包含的非耕地(小片林,草地,居民点,交通干线等)。    ⑥对最终求得的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按省(区)等进行汇总整理成数据。应当着重说明的是:     a.由于受经费限制和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又极难收集得到,各地1:50000耕地坡度分级图的编制并未强求在资料、方法等方面完全一

7、致,但主要工作步骤、程度及精度上是很接近的。     b.由于受资料限制,有些地区梯田面积难以用抽样法弄清。最后梯田全部采用了1986年的统计面积。这里的梯田面积实际为梯、条田面积之和。     c.还是由于上述原因,青海省与河南省分没有最终完成。在引用本数据集数据时务请注意数据所含范围。  2.采用公里网点为抽样点,进行抽样调查。只有山西省采用了这种方法。其与第一种作法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制图过程。山西省的耕地坡度分级数据是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通过抽样调查、定点实测、现场填写汇总计算而获得的。具体作法如下:   (1)以1:50000地形图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单

8、公里网点为抽样点,进行抽样调查。   (2)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用森林罗盘实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