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

ID:9971942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7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_第1页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_第2页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_第3页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_第4页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大词典》首引例证滞后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举例张振羽(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418008)[摘要]笔者在对杜甫诗副词进行穷尽性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汉语大词典》有许多副词词条首引书证较实际产生的年代晚,有的甚至晚一千多年,因而不能呈现词的历史演变的清晰轨迹,有必要进行补证。在本文中,笔者为若干词条的有关义项补充了较早的书证。[关键词]《汉语大词典》;杜甫诗;副词;首引书证[中图分类号]H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的编纂出版,是我国辞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大型多卷本语文辞书,以其“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显著特点,被学术界誉为

2、古今汉语词汇的“档案库”,是当前最具权威的语文工具书之一。然而,《大词典》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某些词条的引证滞后。《大词典》所引书证在编者心目中不一定就是初始例,不过理想的词典引述初始书证或较早出现的书证,呈现词的历史演变的清晰轨迹,有利于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的研究。笔者在对杜甫诗副词进行穷尽性考察的过程中,笔者把中华书局1960年版的《全唐诗》第七册和1992年版的《全唐诗补编》(上中下册)中的杜甫诗1500余首(不计逸句)作为考察杜甫诗副词的基本语料。发现《大词典》有许多副词词条采用了晚此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用例。本文拟选取若干条目进行补证,

3、希望能为今后《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在举例时,除杜诗外,还酌引唐时其他诗人的诗集或文集中的用例佐证。当然,这些例证也不一定就是最早的,但无疑都比《大词典》所举书证为早。[不]《大词典》(1-394)此二数,第一个数指《汉语大词典》的卷数,第二个数指页数,下同。:“(4)方言。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例举《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我且问你,禇一官在家也不?”今案:“不”表疑问的用法,早在杜诗中即有用例,如:(1)杜甫《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216-21)第一个数指《全唐诗》的卷数,第二个数指首数,下同。又(

4、2)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不?”(217-2)同时代的其他用例如:王绩《春桂问答二首》之二:“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37-12)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167-1)白居易《代人赠王员外》诗:“好在王员外,平生记得不?”(442-63)[共]《大词典》(2-83):“③总共。”例举《水浒传》二三四回:“前后共吃了十五碗。”今案:“共”表统计,在杜诗中就有用例,如:(1)杜甫《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220-21)又(2)杜甫《送严侍郎到绵

5、州同登杜使君江楼》:“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227-26)同时代的其他用例还有:白居易《自喜》诗:“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447-83)又白居易《与希朝诏》:“敕:希朝:刘忠谨至,省所奏沙陀突厥共一千八百七十人并驼马器械归投事宜,5具悉。”(《白居易集》第四册,卷五十七,页1213)又白居易《与回鹘可汗书》:“达览将军等至,省表,其马数共六千五百匹。”(同上,页1224)韩愈《黄家贼事宜状》:“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电子版《韩愈全集·杂文·状/表状》,页223)作为本文语料来源的电子版《李白全

6、集》《韩愈全集》《柳宗元全集》均出自《经典·中国名著大系》(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4年版)。[尽]《大词典》(7-1454):“④尽自;总是。”例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老远听见枪响,吓得尽冒汗的是谁呀?”今案:表持续、时长义的“尽”,杜诗中便已出现,如杜甫《诸将五首》之二:“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230-4)同时代的其他用例如:和凝《杂曲歌辞·杨柳枝》:“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28-21)王维《送张五归山》:“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125-34)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序:“仆

7、既羡足下诗,又怜足下心,尽欲引狂简而和之;属直宿拘牵,居无暇日,故不即时如意。”(《白居易集》第一册,卷二,页39)参顾学颉校点本《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1版,下同。贯休《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时黄贼陷东阳公避地于浙右)》:“尽愿回清镜,重希在此条。”(832-24)[绝]《大词典》(9-833):“(2)全然;绝对。”例举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盖是时去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燐者信不妄。今则绝不复见。”今案:表示对所述事实的强调,“绝”的这一用法杜诗中已见,如(1)杜甫《归》:“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230-55)又(2)杜甫《官池春雁二首

8、》之二:“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227-17)同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