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渡线 指导书

交叉渡线 指导书

ID:9972367

大小:87.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17

交叉渡线  指导书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交叉渡线 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整体道床道岔及交叉渡线作业指导书为保证正线铺轨顺利进行,整体道床道岔及交叉渡线提前预铺。整体道床道岔及交叉渡线采用墩架法进行施工。一、施工工艺整体道床道岔及交叉渡线施工工艺流程详见《附图1》。二、施工方法(一)60kg/m钢轨9#单开道岔施工方法1.检查道岔尺寸在铺轨基地试拼道岔,检查、确认道岔的各部分扣、配件是否齐全,并对所铺道岔各部分尺寸进行检查,核对道岔设计图纸,经确认道岔各部分尺寸符合要求后,在每根钢轨顶用白油漆标出混凝土短岔枕中心位置,然后分组捆绑装车,运至道岔铺设地点。道岔用汽车或拖车运输,每组道岔在钢轨腰部表明道岔在平面图上的岔心编号、道岔类型、辙叉角号数、左右向等。2.基床清理

2、清理道床基底前应先在岔位前后和左右设围堰,以防污水进入。然后清理道床结构底面的杂物,并将结构底面凿毛,坑深5~10mm,坑距30~50mm。最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其表面。3.施工放样12岔区施工测量标桩要加密,需设岔心、岔头、岔尾桩以及两侧外移桩。标桩加密完后,根据测量标桩,在结构底板上用墨线画出岔区钢轨内侧底边线、短岔枕中心线、钢筋网纵、横向控制线及钢轨支撑墩位置线。4.绑扎钢筋道岔道床设上下两层钢筋,纵向采用φ14螺纹钢筋,兼做杂散电流的排流筋,高架桥上道岔施工应保证梁面预埋钢筋、短岔枕钢筋钩与道床结构钢筋相互间无电气连接且间距大于50mm。若有间距小于50mm的地方,应采用沙浆块或绝缘

3、材料隔开,并经杂散电流专业认可后,再进行混凝土灌注。各道床块间纵向筋的电气连接、迷流筋导线及镀锌扁钢钢板实际下料长度详见技术交底。横向采用φ10光圆钢筋作为箍筋。钢筋绑扎时,相同长度的纵向、横向钢筋以等间距布置。同时供电、通信信号、给排水等专业在道床内有管沟预留,施工前应让相关专业确认,防止遗漏预埋管件。5.联轨、架轨整体道床道岔用专用钢轨支撑架架设,钢轨支撑架为上承拼装式,使用前进行拼装,架设时按施工要求布置在指定位置,并用斜撑固定于结构底板或边墙上。道岔钢轨连接好后,用钢轨支撑架架起,即可将道岔钢轨位置、标高、方向大致定位。通过调节支撑架立柱螺栓及轨卡螺栓,并配合轨距拉杆和专用顶杆调整道岔

4、各部几何状态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具体施工时应注意:(1)检查基标准确无误后进行联轨、架轨。(2)严格按设计标准正确预留轨缝,拧紧接头螺栓。(3)散钢轨支撑架时,在顺坡终点,尖轨尖端,尖轨部分前、中、后,导曲线部分前、中、后均设置钢轨支撑架。(4)安装钢轨支撑架时,左右位置适中。道岔直线部分的支撑架垂直线路中心线方向,曲线部分的支撑架垂直切线方向,不歪斜。12(5)钢轨支撑架各处螺栓、丝杆需拧紧,不虚接。6.吊挂岔枕(1)道岔架设好后进行粗调。调轨时先用专用工具按照相关的整体道床道岔铺设标准定好道岔的方向、高程。在方向和轨距大致拨好后开始进行挂混凝土短岔枕作业。(2)扣件按技术下发的技术交底及岔图

5、有次序的散布,堆码整齐。(3)扣件及铁垫板安装时,密贴无外斜,轨底橡胶垫板不错位出台。(4)挂混凝土轨枕时,按先画好的点位安装,螺栓要拧紧,岔枕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为±10mm。(5)破损和露筋的混凝土岔枕应及时更换。7.调轨(1)利用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首先调整9#道岔的直线基本轨组①、②,使轨面标高和平面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根据直线基本轨确定④、⑤、⑥的位置。直股调整完毕,再根据支距,将曲线基本轨③调整就位,最后将曲线轨⑦调整就位(详见下图)。辙叉护轨、转辙器部分,钢轨两侧岔枕伸出长度不同,在自重作用下,岔枕悬臂较长一侧产生下坠,扣件微小的活动空间使岔枕与垫板、滑床板产生不密贴,为此施工中加

6、强检查控制,并在调整完成地段加设用角钢加工的特制加固架进行加固,确保道岔岔枕与垫板、滑床板密贴。12(2)借助万能道尺,首先把直角道尺架在基本轨上,通过支撑架调整,使直角道尺水准泡居中。钢轨位置根据底板基标调整,并根据中线用轨距校核,之后用万能道尺将另一股直轨位置定出并调整水平。用支距控制曲线基本轨位置,然后用道尺控制水平及中线,定出侧股的准确位置。为固定轨距和加强道岔的整体性,钢轨组装时在适当位置安装轨距拉杆。9号单开道岔平面调整示意图②①③⑤④⑥`⑦(3)道岔调整精度1)道岔各部的几何状态,必须按道岔铺设图,整体道床布置图及铺轨基标进行调整,调整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里程位置:允许偏差为±

7、15mm。②导曲线: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为1mm。③轨顶水平及高程: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应大于2mm,高程允许偏差为±1mm。④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曲尖轨在第一连杆处的动程不应小于152mm。⑤护轨头部外侧至辙岔心作用边的距离为1391mm,允许偏差为0~+2mm,至翼轨作用边距离为1348mm。允许偏差为0~-1mm。⑥轨面应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距不应大于0.5mm。⑦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