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

ID:9984667

大小:1.2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19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_第1页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_第2页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_第3页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_第4页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莞惠城际GZH-7标暗挖隧道裂隙水封堵方案一、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莞惠城际GZH-7标暗挖隧道上覆含水砂层段长,同时还下穿寒溪河、铁路公园湖和多次穿越破碎带,从目前隧道开挖情况看,围岩裂隙水发育,多处水流量较大,影响正常施工。2011年11月10日铁道部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广州监督站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封堵裂隙水,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防水要求,为此,我项目部特编制本方案指导现场裂隙水治理施工。1.2、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B10753-2010;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

2、0208-200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8)、《GDK38+952~GDK44+577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7-14)9)、《GDK44+809~GDK51+339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7-10)10)矿山法区间隧道参考图(一)(莞惠施SD-CK-01)11)区间隧道结构防水通用图(莞惠城际通用施SD-TY-01)二、工程概述122.1、

3、工程概况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位于常平镇朗常路及常平大道,莞惠城际大朗~常平区间内,全段为矿山法区间隧道,小里程与大朗站大里程明挖段隧道相接,大里程与常平站相接,沿着朗常路及常平大道地下穿越,在GDK42+330~DK42+510段下穿寒溪河。本段区间隧道共设置8个施工竖井:GDK39+265施工竖井、GDK39+800施工竖井、GDK40+466施工竖井、GDK41+369施工竖井、GDK42+190施工竖井(风井兼电力井)、GDK42+742施工竖井、GDK43+303.95施工竖井、GDK44+050施工竖井。GDK44+809~DK51+339段区

4、间隧道起始于东莞市常平镇霞坑村常平大道,自常平站向东延,下穿广深、京九等既有铁路线,后继续下穿厂房、居民建筑及道路,终止于创福五金塑料制品厂北侧。隧道穿越范围内地下管线密集,种类繁多,据管线资料及现场勘探,场区内存在电力、电信、雨水、给水、污水、燃气、路灯等地下管线管道。本段区间隧道共设置4个施工竖井:GDZK45+176施工竖井、GDZK45+805施工竖井、GDK50+730施工竖井(兼电力井)和GDK51+339施工竖井。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1、工程地质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拟建场地地貌有寒溪河冲积平原及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

5、在3.01~23.28m。拟建暗挖区间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混合片麻岩。GDK44+809~DK51+339段区间隧道拟建场地隧道有寒溪河冲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5.0~1244.45m之间,在京广铁路线以西主要以丘间冲积平原地貌为主,京广铁路线以东主要为丘陵地貌为主。拟建暗挖区间范围内分部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残积层、侏罗纪下统、三叠系碳质页岩、粉砂岩、震旦系混合片麻岩、断层角砾岩。2.2.2、水文地质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在里程GDK42+30

6、0穿越寒溪河,地表水主要为寒溪河水,寒溪河发源于大屏嶂的观音髻,自黄江镇北流经黄江、大朗、常平、横沥、东坑、茶山,至东城峡口入东江南支流;主流河道全长59公里,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河水位潮汐现象显著,强降雨及汛期时水位涨落较大。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弱风化混合片麻岩节理、裂隙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残积层及全风化混合片麻岩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寒溪河侧向补给,随季节变化较大。GDK44+809~DK51+339段区间隧道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7、其补给方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本场地无地表水分布。三、裂隙水封堵方案3.1、封堵裂隙水目的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裂隙水发育,多处出现成股水流,为防止裂隙水影响隧道施工质量和引起地表失水沉降,隧道开挖后,及时对裂隙水进行封堵,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3.2、封堵裂隙水总体思路根据隧道开挖情况来看,裂隙水发育地段围岩基本为块状,块状岩体中的裂隙发育极不均匀,通常可分为三个级次的裂隙空间:12(1)细短闭合的小裂隙构成的微裂隙岩体;(2)张开且延伸较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