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ID:9989221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9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_第1页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_第2页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_第3页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_第4页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期智人进化到晚期智人(新人),大约距今5万年至1.2万年。在我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或现代智人化石。一、柳江人柳江人化石是1958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根据对所发现的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的综合研究,证明这个洞穴是更新世晚期形成的。和柳江人共同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等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的化石。柳江人的化石包括一个头骨(无下颅骨)、两段股骨,还有髋骨、骶骨和椎骨。其中,股骨可能

2、属于女性,其余都同属于一个中年男性个体。柳江人是现代智人,与现代人相比较,还有若干原始性,如头骨没有现代人那么高,额比现代人低平,股骨髓腔小。另外,头型属中头型,颧骨高,鼻骨低宽,门齿舌面呈铲式等,这些都是现代蒙古人种所具有的特征,说明柳江人属蒙古人种。柳江人所处的地质时代比山顶洞人和资阳人早,因此,柳江人代表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它是中国以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二、河套人及其文化萨拉乌苏遗址是1922—1923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首先发现并进行发掘。其中采集品中的一颗八、九岁

3、幼童的左上外侧门齿化石被加拿大解剖学家岁达生定名为“鄂尔多斯牙齿”,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将其译为“河套人”,该文化故名“河套文化”。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和研究的两个旧石器遗址中的一个。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5万年至3.5万年。“河套人”化石共发现23件。出自原生地层的有额骨两件,枕骨、下额骨、肩甲骨、胫骨各1什件。河套人体质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但头骨骨壁很厚,骨缝较简单,下颌体较粗壮,额孔位置偏低,股骨骨壁很厚,髓腔很小,说明仍保留着一些原始性状,属于晚期智人。“河套人”门齿内面呈铲形,枕鳞上方

4、有顶间骨,说明“河套人”与现代蒙古人种接近。与河套人共出的动物化石有诺氏古菱齿象、野驴、野马、披毛犀、普氏羚羊、河套大角鹿、原始牛、王氏水牛、诺氏驼等。另外,出土了许多大型食草动物和啮齿类、鸟类的碎骨,它们与石器、炭屑共生,是河套人的“庖厨垃圾”。河套人的石制品共500多件。原料多为石英岩和岩,其中石器占大很大比例,并以细小为其特征,不见两极石核、两极石片。制法是锤击法。器形有刮削器、钻具、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其中刮削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复杂。在过去,曾将萨拉乌苏和宁夏水洞沟的人工制品合称“河套文化”,但最近的研究表

5、明,水洞沟不仅年代较晚,而且石制品尺寸大,技术风格另具特色,不宜再将萨拉乌苏和水洞沟看作同一文化。三、峙峪文化峙峪文化是1963年在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城附近发现的。同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发掘。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距今约28945±1370和28135±1330年。时代早于山顶洞而晚于丁村。遗址的地层堆积,上部为晚更新世,下部为二迭纪含煤地层。上更新世的地层由上至下为马兰黄土层、白砂层、文化层和砂砾层。动物化石中的灭绝种有披毛犀、河套三角鹿、王氏水牛、斑鬣狗等。动物群中有蹄类占的比例最大,如蒙古野马

6、、野驴、普氏小羚羊、鹅喉羚、诺氏驼等,代表—种比较干燥的草原环境。当时的气温较现在低且干旱。文化遗物有石器、骨器和装饰品。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石英岩、硅质灰岩、楼石和火成岩等。制法既沿用北京人文化的某些传统技术,如用砸击法生产两极石核、两极石片,还掌握了较进步的制作技术,如用间接法打制小石叶。器型主要是小型的,以尖状器、雕刻器和刮削器数量最多。刮削器形制复杂,有回头、盘头、双边刃和单边刃等类型。其他如扁形石核、斧形小石刀和石链,制作十分精致,虽数量不多,但在研究细石器工艺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石镞的出现,表明当时

7、人们已掌握了弓箭,狩猎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斧形小石刃等复合工具的使用,也显示了峙峪文化的进步性质。另外,还发现一件由一面穿孔而成的石墨装饰品,一件骨制尖状器和一些刻画痕迹的骨片。四、山顶洞人及其文化山顶洞人遗址是1930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的。1933~1934年进行了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埋葬。1.洞穴和出土物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部分。洞口高约4米,下宽约5米,口朝北。上室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位于洞穴的东半部。在

8、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他的地方。同时,在上室堆积层中发现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深约8米,位于洞穴的西半部稍底处。在下室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墓地。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在下窨发现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