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

ID:9992931

大小:19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_第1页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_第2页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_第3页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_第4页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家笔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家笔谈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中国卒中杂志 2013-09-23 分享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全世界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亚洲人群脑出血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20%~30%,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甚至为其2倍之高。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环境以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不同有关。脑出血常在发病数小时内迅速出现功能恶化,因而快速诊断并积极处理脑出血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地区心血管监测(Sino-MONICA-Beijing)研究显示,1994-2004年中国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每年降低1.7%,由于出血性卒中比例

2、降低以及卒中急性期治疗的进步,中国卒中致死率已明显降低。其中急性期的一些新的诊疗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及急性期血压管理及手术处理的新证据,是脑出血诊疗中的新亮点,下面将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解读。影像学检查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和血肿周围水肿会带来继发性损伤,血肿扩大是ICH发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及早识别这些风险并给予相关干预至关重要。尽管脑出血相关的CT及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影像学评价远不及脑梗死相关影像学完善。但CT对明确急性出血非常敏感,被认

3、为是金标准,不同时间点的连续CT平扫对于识别血肿扩大是必要的,也可考虑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及增强CT检查,以便识别血肿扩大高风险的患者;CTA、CT静脉造影(CTV)、增强CT、增强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可发现脑出血潜在的病因,如血管畸形以及肿瘤。关于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及研究已经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包括平扫CT、CTA以及CT灌注成像(CTP),并且已取得初步结果,现做一介绍。超急性期(<6h)CTA识别造影剂外渗并预测血肿扩大CTA造影剂外渗(contrastextravasation,CE)是指在CTA的原始

4、或重建图像上表现为血肿内或边缘的1~2mm的增强点(图1B红箭头、图1C白箭头所示),也称为点样征(spot sign,SS),可以为点样、线样或匍匐样,单个或多个,与外部血管无沟通,密度至少为血肿密度的2倍,且非钙质沉积(即平扫CT上无相同部位高密度)。在CTA扫描之后再次进行CT平扫(PCCT),在PCCT上出现的新发的造影剂外渗,即位于原始CTA外渗的远隔部位或见于原始CTA无外渗患者,为造影剂迟发外渗(postcontrastleakage,PCL)。造影剂外渗是在CTA、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血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提示活动性出血,但其发生

5、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不明确,推测可能的机制包括:造影剂由破裂血管渗出,造影剂在塌陷血管处聚集,微细毛细血管或微动脉瘤。国际回顾性研究显示脑出血早期,CTA造影剂外渗现象可以预测血肿扩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临床死亡,且会增加短期(3个月)及长期(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李娜等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预警(HELP)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超急性期CTA原始图像上的造影剂外渗预示24h复查CT血肿扩大、患者死亡及临床预后不良风险增加。对于无条件完成CTA检查的患者,可根据CT平扫(NCCT)图像计算超急性期(<6h)血肿扩大速度(uHG),即NCCT上基线血肿体积与发病至

6、CT扫描时间(OIT)的比值(ml/h),进行血肿扩大的初步预判。到院越早血肿越大的患者,结局不良风险越高。该研究发现uHG>10.2ml/h是结局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大于10.2ml/h时血肿扩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90d死亡和功能残障的风险增加。可见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及功能预后不良的预警指标,为患者针对性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CTP-PS评价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情况 渗透性表面面积(permeabilitysurfaceareaproduct,PS)反映的是物质由毛细血管向组织间隙渗透的速度。脑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常以PS值表示,可以通过标准的灌注法计算

7、,也可通过由血管内到组织间隙渗漏的动态影像进行测量。对颅脑CT灌注图像处理并得出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叠加彩图和PS值。可以在血肿边缘区及血肿外层区选择感兴趣点,测算出PS值(ml/100ml/min),同时可得到对侧半球(镜像区)与感兴趣区对称区域相应的PS值(图2)。正常脑组织对较大的分子如碘造影剂的PS值接近于零,而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最初2~4h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开始升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血液中的成分如血细胞、造影剂分子等物质便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渗漏到组织间隙。出血侧半球血肿边缘区及外层区PS值升高均较健侧半球镜像区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反映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