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见

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见

ID:999339

大小:3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0-24

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见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见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它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创新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国家对个人都有重要意义。21世纪是科

2、学与技术革命更加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层出不穷的社会,这样的一个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不仅要摆脱贫困,更要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非有成千上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难当此任,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迫不及待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如果一个班级有这种富有朝气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学生长期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和熏染,就会不

3、甘平庸,勇于进取,逐渐培养起创新的精神。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教师以管代教,以管代导,缺乏民主气氛;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的书呆子。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一、改革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方法科学发明往往从观察开始。青霉素的发明者,英国著名的细菌学者费莱明说:“我之所以能发现盘尼西林,是从一次偶然的观察中

4、产生的,我的唯一功劳,是我没有忽视观察。”一个有创造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重要的现象和环节,养成他们善于从隐蔽的细节中,经过思考,探索事物本质的习惯。每天的晨会,以前大多数是教师“训”,学生“听”的模式,孩子们毫无兴趣,白白浪费早晨的时间。为此,我鼓励孩子思考,想象怎样改变朝会,孩子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从电视、电台所搜集到的资料,创办了“小青蛙广播站”,在广播站里有“书海一游”、“科技天地”、“七色花”等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孩子

5、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学生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想象的潜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要冷嘲热讽,要给于鼓励。教师要给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对想象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更加绚丽,更加美妙多姿。二、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如何营造创新的氛围呢?我觉得,首先班级里面应该有一种民主的气氛,只有有了民主的气氛,才能形成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学生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选干部,如果由老师钦定,学生一定不能接受,甚至会有反感,干部的工作也

6、难以开展。但是如果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由学生提名,经过几上几下的酝酿,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敲定,选出来的班干部肯定最准确,在学生中最有威信,也易以开展工作。又如开展某一项活动,比如校运会,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发动,自己去定人定项目,自己去报导宣传好人好事,自己去组织学生护理运动员(老师做指导),比老师包办无疑要好得多,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疏漏,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把活动搞好,又能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其次,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摒弃自己的绝对权威

7、,平等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师生关系融洽,我觉得要做到:教师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教师不能以为自己是班级的主宰者,应该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陈述观点,甚至允许学生跟老师辩论;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性;应该经常肯定和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可供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榜样;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感情,经常与学生座谈、谈心和交流;应该经常了解和关心学生的难处,为学生排忧解难……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班上就会出现一种宽容、

8、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对创新的追求更加执著和自信。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人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过程的心理因素,除智力因素外,影响人的认知过程的其它心理因素,可概括为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控制能力和承受挫折的乐观程度等。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学生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