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

ID:9997388

大小:5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20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_第1页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_第2页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_第3页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_第4页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2.合一功理论(1)息与气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不呼不吸也谓之一息(这时呼吸有转化)。不知有呼吸的出入,就是得息。所谓“息”,就是风,风一鼓动,就是气。因此,气包涵于风,此气叫口鼻之气,也叫外气。外气可以调动内气。  一般所说的气,就是呼吸之气与丹田之气相结合而产生的气。呼吸之气叫外气,丹田之气叫内气。此两气相合,就是气息合一。一般,练静功所称的气,就是指气与息合一的气。  气还有先天气、后天气之别:以意行气的气就是后天气,以气使意的气就是先天气,也就是气息合一的气。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2.合一功理论(1)息与气

2、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不呼不吸也谓之一息(这时呼吸有转化)。不知有呼吸的出入,就是得息。所谓“息”,就是风,风一鼓动,就是气。因此,气包涵于风,此气叫口鼻之气,也叫外气。外气可以调动内气。  一般所说的气,就是呼吸之气与丹田之气相结合而产生的气。呼吸之气叫外气,丹田之气叫内气。此两气相合,就是气息合一。一般,练静功所称的气,就是指气与息合一的气。  气还有先天气、后天气之别:以意行气的气就是后天气,以气使意的气就是先天气,也就是气息合一的气。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2.合一功理论(1)息与气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不呼不吸也谓之一息(这时呼

3、吸有转化)。不知有呼吸的出入,就是得息。所谓“息”,就是风,风一鼓动,就是气。因此,气包涵于风,此气叫口鼻之气,也叫外气。外气可以调动内气。  一般所说的气,就是呼吸之气与丹田之气相结合而产生的气。呼吸之气叫外气,丹田之气叫内气。此两气相合,就是气息合一。一般,练静功所称的气,就是指气与息合一的气。  气还有先天气、后天气之别:以意行气的气就是后天气,以气使意的气就是先天气,也就是气息合一的气。  虚实静功的理论和方法22.合一功理论(1)息与气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不呼不吸也谓之一息(这时呼吸有转化)。不知有呼吸的出入,就是得息。所谓“息

4、”,就是风,风一鼓动,就是气。因此,气包涵于风,此气叫口鼻之气,也叫外气。外气可以调动内气。  一般所说的气,就是呼吸之气与丹田之气相结合而产生的气。呼吸之气叫外气,丹田之气叫内气。此两气相合,就是气息合一。一般,练静功所称的气,就是指气与息合一的气。  气还有先天气、后天气之别:以意行气的气就是后天气,以气使意的气就是先天气,也就是气息合一的气。  不知“息之所从起,遂昧于息之所从归”。倘若不将息与气合,就在精、气、神上分而练之,则非但不能相资相养,而且正要互相为盗,就会变生为克,反益为损。  古人对人的生死自然之道研究得很精辟,认为人要

5、却病延年,健康长寿,必须先把意、气、息三者统一起来。而统一的办法就是先从收心着手,再练心息相依,从而再使气息合一,意气合一,最后达到神气合一。这样,精、气、神在意、气、息三者统一之后就可得来。这也就是人的性与命、身与心的物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合一功是静动中的基本功,而心息相依又是合一功的基本功。  关于听息法——息的起灭,既是人的生死关头,所以人要入静首先应使念头从息上起灭。若上不能止念,下不能留精,总属徒然。止念,先从听默念起,继而听息,垂帘塞兑(两眼轻闻或垂睑),耳听呼吸。这种听是不听之听,可使喘息渐微,气归元海。如念复起,再照再凝,这

6、就是听息法。  人身都有二鹊桥,一在上,一在下。但此二桥在人生下后就都已断没,故人都有闭而不开的八脉。练功人欲将阳气冲开,必须先搭此二桥。上鹊桥,在人中与龈交的交接处。在鼻端听呼吸的出入,就是搭上鹊桥。下鹊桥在意守中丹田后是不搭而自搭的。因此,综心息相依,大多数练功者都能水到渠成,不通自通,不过自过,顺利地通小周天。  关于调息法——凡息有四:一曰风、二曰喘、三曰气、四曰息。坐时鼻中有声为风;往来频促为喘;出入不细为气;绵绵密密为息。风则散,喘则促,气则劳,息则定。所调者,就是不要散,不要促,不要劳,而只要定。调为不调之调,绵绵密密,或忘或

7、存,而神自归根。这时会觉着息在丹田之中,往来微达于鼻息,渐至息住,气住,乘虚直达清微境界。(2)心、意、神三者的区别  心——心指人的意念,古人将此心比做“心猿”,意即心是好动的,一念复一念,念念不已。心劳而神疲,神疲则气败,因此练功必须收心。心息相依,就是以息来锁“心猿”。心息相依后,则心就可以不动了。  意——意就是认识,就是逻辑思维,是包含在心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收心以后的功能。意不象心的欲念那样好动,但却是行而不止的,亦即其认识是发展不止的,所以古人把它比做“意马”。练到意气相随,便是用气来拴“意马”,使气与意合,意与气随,从而使认识

8、走向发展,神亦随意而行。  神——古人认为神是心之灵明,只有在心歇妄念时才能活跃,所以神之用,在于不用之用(如水清澈平静,方能照物)。由于心是神、意的总代表,所以心不动,意不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