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

ID:56477565

大小:7.4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6-19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_第1页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_第2页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_第3页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_第4页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住宅的传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农村住宅的传承、转变与创新—映秀镇二台山安居房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和思考目录一.选文目的二.文章结构三.文章解读四.评价与学习选文目的农村住宅是我国九亿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农村住宅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较为完整的区域化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已经成为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的首要问题。在当前背景下,震后地区的新农村改建问题尤为突出。深入探讨农村住宅改建设计的适宜性策略,增加居住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构文章结构1.2.写作方法文章结构文章解读文章解读1.1项目简介实例:四

2、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二台山安居房以山清水秀、经济发达而闻名的映秀镇是进出旅游度假胜地-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5.12汶川大地震后同济大学承担了映秀镇二台山安居房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任务。(1)“L”形山地,东西长约350m,南北间进深则约50m--90m。(2)大部分场地高差显著,西北角-东南角落差最大达20m。(3)山路一侧最大纵坡大于45°。文章解读1.2.震后地形及限制条件文章解读重建规划对与二台山安居房地块风貌的定义为汉羌结合。临近中滩堡大道一侧的相对平缓地带以汉族川西民居风格为主(并与道路另一侧的川西风格民居协调)山坡地上的住宅风格上侧重羌族民居风格1.3.重建计划文章

3、解读住房总数-229套户型面积-3种1.4.经济技术指标-面积指标分类文章解读羌寨特征:与山地结合、密致的空间结构羌族建筑:碉楼民居(碉房)、一般石砌民居(邛笼)和坡顶板屋(阪屋)(1)依山而居,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2)大多以片石砌筑,亦有片石基础上部夯土的建造方式,在汉羌杂居地区,有木结构柱网外砌石墙的做法。(3)四面称重墙体明显向上收分,下宽上窄。1.5.羌族建筑特征(1)如何将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交融。(2)如何实现集约用地与乡村生活的平衡。(3)如何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1.6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三大挑战文章解读文章解读2.1.典型传统羌族建筑2.现代生活与羌族建筑融合文章

4、解读(1)生产方式:传统的羌族民居是以农业(3层)、畜牧业(1层)、居住(2层)相结合的功能结构,已不适应如今以企业和“农家乐”旅游为主的现实情况。(2)家庭结构:由传统3代至4代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结构,原本庞大的传统建筑户型已不再匹配。(3)生活方式:燃气灶具和现代家电已经取代了火塘,且传统的羌族民居卧室难以实现日照、通风等健康条件。2.3.传统羌族民居与映秀镇现代生活方式间差异2.4.解决策略—从接地、透天与体型3个方面发扬并延续羌族建筑的传统文章解读(1)强调了独门独户、单独接地的建筑形式,保留土地对于当地居民的特殊意义,独户院落也益于当地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2)强调屋顶平台

5、:晾晒功能、人际交往和交通等多重功能的延续。每户通过独步梯上自家天台、每栋通过室外公共楼梯上台、以及3层户型直通独户天台的模式。如图:文章解读(3)体型:4-5个户型联立成一独立建筑,并配备独立场院链接道路。(体型体量传承、节能、节地、益于邻里社会交往)(4)灵活扩展空间:注重现代生活标准的同时,提供居民根据自身需要加以改建。如图:文章解读冲突:(1)朝向:相比建立在行列式住宅与车行道路的双重格局下的现代住区,传统的羌寨的空间更多体现的是对地形的充分配合。(2)道路系统:现代住区规划强调道路的层层分级,主干道具备行车功能。而传统羌寨采用类似棋盘格局,道路用于人行,难以行车。(3)传统

6、羌寨完全不符合现代住区所强调的日照、防火、消防等一系列间距指标。3.土地集约与乡村生活的平衡文章解读非行列布置联立式住宅的布局,在保证用地经济性前提下强调了乡村聚落的空间组织结构。3.2.解决措施文章解读(1)因地制宜地使用场地。利用缓坡向下的山势形成若干个小型台地,建筑主朝向为东、南、西3个方向,使平台上建筑形成聚落围合格局,4、5户自然错落布置(多阴少晴的气候特征)。(2)小区级道路结合宅前道路或场地,人车混行,道路宽5m。场地间的高差利用灵活设置的步行台阶来解决。如图:文章解读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如何反映地域文化往往是一个敏感的问题。(1)项目要求需要参考羌族风貌设计,而结构形

7、式则采用砖混结构。(2)羌族建筑单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体量感。而这种体量感来于其砌体的结构形式,以及收分的墙体做法,乃至极少的立面开洞。4.羌族建筑符号的现代转译文章解读(1)改变不再适用的传统小窗,在满足规范窗地比的前提下,我们一方面将上层窗户拆小,另一方面将建筑挡土墙与院墙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2)扶壁设计强化了建筑单体的向上感,营造向上收分的视觉效果。文章解读4.2.解决措施—实现体量感文章解读(3)将“碉房”、“阪屋”与“邛笼”3种羌族民居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