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

ID:56779683

大小:4.1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7-09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_第1页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_第2页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_第3页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_第4页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10000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松岭峪地区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第一章引言1.1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初步掌握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综合分析方法。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分析地质图的方法,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3.发挥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地质图进行细致的分析,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4.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5.学会地质学上基本的绘图技能,例

2、如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进一步明确各种图件的图式规格。6.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总结能力。7.通过课程设计的过程,复习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法。1.2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2.比例尺:1:100000(小比例尺图件)3.地形地貌特征:该图中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云岭山、红石崖、彩云岭、松岭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Word资料.其中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估算该地区平均海拔

3、大概为800-1000m。另外还有一条北西-南东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其他河流也大致成这样的方向分布在该地区。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大致判断出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北西—南东向的山岭与谷地呈相间分布,香溪所处地段地势最低,向两侧逐渐升高。1.3作业完成情况1.松岭峪地质图(涂色)(1:100000)2.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1:100000)3.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00)4.松岭峪地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一份(10000字)Word资料.第二章地层2.1主要的地层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年代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Z);寒

4、武系(∈)、下奥陶统(O1);下-中泥盆统(D1-2)、石炭系(C);下三叠统(T1);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2.2地层特征,如下表年代地层单位代号及接触关系岩性分布范围构造阶级震旦系Z片岩、大理岩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早加里东阶段下寒武统∈1千枚岩、变砾岩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王村、范村中上寒武统∈2﹢3板岩、变砂岩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范村、毛村下奥陶统O1板岩、千枚岩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毛村下泥盆统D1砾岩、砂岩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海西印支阶段中泥盆统D2砂岩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下石炭统C1砂岩、页岩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

5、彩云岭等附近上石炭统C2砂页岩、泥岩Word资料.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等附近下三叠统T1灰岩、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香溪、白玉山古新统E1砾岩、砂岩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等附近燕山阶段始新统E2砂岩、页岩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喜马拉雅山阶段渐新统E3页岩、泥岩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新近系N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山顶第四系Q砂砾粘土岩主要分布在图右下方的松岭峪-赵村2.3构造层的划分: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可以把全区分为四大构造层,分别为Z、∈1、∈2﹢3、O1构造层;D1、D2、C1、C2、T1构造层;E1、E2、E3、N构造层;Q构

6、造层。第三章 构造3.1基本知识准备1.褶皱的基本类型:背形:褶皱面向上凸式弯曲(不考虑地层的新老关系)向形:褶皱面向下凹式弯曲(不考虑地层的新老关系)背斜: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依次为新地层(对称)组成的褶皱。向斜:核部为新地层,翼部依次为老地层(对称)组成的褶皱。2.褶皱的基本要素:核:褶皱最中心的那一套地层。Word资料.翼:褶皱核部两侧对称出现的地层。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可直线,可曲线)。轴面:褶皱枢纽连成的面(假想的面,可平面,可曲面)。转折端: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最高点的连线。槽

7、线:同一褶皱面上最低点的连线。8.拐点:褶皱面上相反凸向的转折点(公共翼上)。3.按照褶皱的位态分类: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直立,枢纽水平(弱变形)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直立,枢纽倾伏3.倾竖褶皱:轴面直立,枢纽直立(强变形)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水平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产状不同(最常见)6.平卧褶皱:轴面、枢纽均水平(强变形)7.斜卧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产状相同(强变形)4.褶皱的组合形式:阿尔卑斯式褶皱(Alpinotypefolds)基本特征:(1)一系列线状褶皱平行排列,走向与构造带的走向一致(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