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

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

ID:58452771

大小:8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4

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_第1页
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_第2页
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_第3页
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思维始于问,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出现美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向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生动活泼的学习。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数学应用性问题能调节人们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追溯问题的背景和原型,使其思维发散、个性发展,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这是数学素质教育的要

2、求,是时代的要求,解决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也是密切联系实际,从实际中建立数学概念、模型,形成数学思想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应用性问题的情境,展示这一过程。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形式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

3、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学生通

4、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与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即可得≥.对于问题②,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天平两臂长分别为、,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由力矩平衡原理,得,,两式相乘,得,由问题①的结论知≤即得≥√,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

5、,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特别是中学生,趣味性的内容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思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多为学生提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案例2】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

6、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里……①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②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三)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性问题通常是改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不同

7、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功能。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感觉,真正学会“数学思维”。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也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开拓、创造精神的培养。【案例3】,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平面及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②,③,④,以其中

8、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条件和结论都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解答该题需要数学去思考、分析、尝试、猜想、论证,既具探索性。(四)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的思维受阻,如果能使抽象问题具体直观,就可以大大降低难度了。数形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学减少了恐惧,进而也增加了兴趣。【案例4】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凭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