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

ID:58564234

大小:40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0-21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_第1页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_第2页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_第3页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_第4页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纵隔卵黄囊瘤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要病史患者,男性,26岁,2012年3月-12月曾在某院行肺结核治疗,2013年2月患者胸部不适,行胸部摄片示上纵膈增宽,性质待定,遂进一步治疗;辅助检查结果WBC:10.25x10^9/L;RBC:3.85X10^12/L;HB:113.70g/L;嗜中性粒细胞:8.45X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0.82;ESR:53mm/h;AFP:1024ng/ml肺功能、ECG、凝血常规、UR、SR、痰培养、CEA均正常。2012-03-14CT检查2013-02-20CT检查CT影像主要征象前上纵膈内可

2、见一大小约118X70mm团块影,边界欠规整,其内密度不均,平均CT值约15-35HU,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CT值约20-75HU。手术记录手术日期:2013年02月25日手术经过:全麻气管插管成功后,取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孔被。正中切口纵劈胸骨进胸,探查:前上纵膈有一约10*8*5cm大小肿块,双侧纵隔胸膜及右上肺部分受侵,肿瘤包膜完整。因肿瘤太大,完整切除困难,遂切开瘤体,见其内为大量坏死物,切取部分送冰冻切片。将瘤体内坏死组织清除部分后,沿瘤体包膜边缘分离,

3、一并将双侧纵隔胸膜及右上肺部分切除,见瘤体下方心包及大血管均未侵犯。彻底止血,络合碘液浸泡胸腔,生理盐水3000ml冲洗至净,清点纱布、器械对数,探查无活动性出血,置心包腔、纵隔引流管各一根,逐层关胸。手术顺利,麻醉满意,麻醉清醒后安返病房。术后标本送病检。术后失血约1000ml,输红细胞3U,无不良反应。术后予抗炎、止血、强心、利尿处理。病理标本病理结果免疫组化:瘤细胞AFP(+),PLAP(+),CK8(+),CK18(+),CK7(-),CEA(-)前纵膈肿块,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符合卵黄囊瘤。卵黄囊

4、瘤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性腺如卵巢及睾丸等部位,纵隔卵黄囊瘤较少见,与性腺卵黄囊瘤主要发生于女性不同,纵隔卵黄囊瘤几乎均发生在儿童及青年男性。因为卵黄囊瘤细胞可产生一种特异蛋白-AFP,所以几乎所有的卵黄囊瘤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正常人卵黄囊已经完全退化,血清AFP含量一般在10ug/L以下。影像学表现平扫:肿瘤多为囊实性肿块,呈等、低混杂密度,这是因为卵黄囊瘤组织为海绵状、质脆、易破裂出血,肿瘤生长迅速,故瘤内多有坏死区域和囊变。增强

5、:肿块实质部分呈不规则的结节状、片絮状强化。囊性部分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囊性分房,增强后不强化,房隔呈不规则弧形或带状强化。实性部分内增粗扭曲肿瘤血管影具有一定特征性。鉴别诊断1、侵袭性胸腺瘤:容易侵犯周围结构,也可以出血坏死,在CT表现上与卵黄囊瘤较难鉴别,但是此病一般发病年龄较大,35-4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血清AFP不高而可以鉴别。2、畸胎瘤:含3个胚层结构,瘤内的囊性、脂肪、软骨及钙化使病灶呈高密度混杂肿块。3、淋巴瘤:可表现为前纵膈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肿块周围有肿大淋巴结与肿块融合或孤立存在,

6、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无钙化,累及邻近脂肪间隙,包绕大血管和心脏生长,推移可不明显,血清AFP不高。纵隔卵黄囊瘤诊断要点1、青年男性,血清AFP明显增高;、2、影像学表现:前纵膈巨大软组织肿块,CT增强显示存在不均匀分隔样强化,实性部分可见增粗扭曲肿瘤血管。3、预后: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易沿表面扩散或沿血管及淋巴管转移因此预后极差,术后易复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