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

ID:58846076

大小:9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23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_第1页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_第2页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_第3页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_第4页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高中物理测试样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姓名报考学科准考证号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测试样卷高中物理应考教师须知:1.本卷共五道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学科、准考证号。3.答题要做到书写端正,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题号一(20分)二(20分)三(20分)四(20分)五(20分)总分得分BACDH一、如图所示,质量为M、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ABCD自由落下,进入匀强磁场。开始时线圈CD边离磁场上边界距离为h,线圈平面竖直。磁场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宽度为H,H>L。试讨论线圈从下落开

2、始至完全穿出磁场空间的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情况(不考虑空气阻力)。二、温州市教育局提出并推进实施的《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意见》里有一项培训内容是:“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新近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有一条基本要求是“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这些都说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们的重视。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物理试题的错误解答,请您试分析学生错误解答的原因并提出教学改进措施。地面试题:如图所示,半径R=0.9m的

3、光滑半圆轨道竖直固定在高h=3.2m的水平平台上并与平台光滑连接,平台CD长L=2.4m。在平台的右端有一用水平轻质线拴接的完全相同的物块m1和m2组成的装置Q,Q处于静止状态。两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装置Q中两物块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小弹簧(物块与弹簧不拴接)。某时刻装置Q中细线断开,待弹簧恢复后,m1、m2两物块同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速度,已知m1=m2=0.2kg,不计两物体及弹簧的大小,取g=10m/s2,求:(1)若m1经半圆轨道的最高点A后,能落在水平地面上,两物块之间的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

4、弹性势能至少为多少?……某学生对⑴的解答如下:三、以下是某教师在《高中物理必修1》第七章第三节《功率》的新课教学中使用的例题。1.请您指出该例题在表述方面存在的不恰当之处并说明理由。2.请您指出在《功率》的新课教学中使用这样的例题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例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物体A、B,它们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质量也相同,在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运动距离s,A对B的推力为FAB。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B.摩擦力对A、B所做的功相同C.合外力对A、B所做功的功率相同D.FAB做功的功率不变四、我国

5、古代对光的认识是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它起源于火的获得和光源的利用,以光学器具的发明、制造及应用为前提条件。例如光与视觉的关系,在《墨经》中已有记载:“目以火见”。稍后的《吕氏春秋·任数篇》明确指出:“目之见也借于昭”。《礼记·仲尼燕居》中也记载:“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汉《潜夫论》中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请您根据上述记载,用现代语言写出古人对光与视觉的关系的朴素认识。五、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R.F.Mager)曾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

6、,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这句话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教学目标的研究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模式研究,学者们提出的表述模式主要有“布卢姆模式”、“马杰模式”、“格朗伦模式”、“加涅模式”、“ABCD”等若干种模式。根据“ABCD”四要素模式,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活动(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行为标准(degree)。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结果性目标的编写主要是运用行为术语法结合“ABCD”四要素,具体编写要求如

7、下: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行为活动——即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绘制、解决”等。对于行为动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供了部分参考动词(表附下)。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例如是否允许看教材回答、可不可以用计算器、时间是否有限制等等。行为标准——即学生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当

8、然,在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时,假如不会引起歧义,可以省略上述四个要素中的某些要素,例如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使目标的表述更加简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部分知识目标动词界定表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