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ID:1010509

大小:241.23 KB

页数:141页

时间:2017-11-06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项目研究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41项目名称:湛江临港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所长:吕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审定:吕政(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审核:孟昭宇(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初审:邱加盛(高级经济师)项目负责:吕政(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孟昭宇(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邱加盛(高级经济师)研究人员:陈耀(研究员、教授、经济学博士)邱加盛(高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MBA)吕铁(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刘戒骄(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张亮军(高级工程师)朱征宇

2、(工程师)目录141第1章建设湛江临港工业园的客观要求1.1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1.2进一步发展建设湛江港的根本性举措第2章湛江临港工业园的功能定位、目标2.1功能定位2.2发展目标第3章湛江发展临港工业的优劣势分析3.1优势分析3.2劣势分析第4章湛江临港工业园建设承载力分析4.1水资源评价4.2地质条件4.3场地条件4.4交通运输条件4.5能源条件4.6资金筹措4.7环境影响4.8人力资源4.9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第五章湛江临港工业园与湛江港、湛江市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互动关系5.1实施“以港兴区、以区促港、港区互动发展”战略的情景

3、分析5.2资金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趋势分析第六章工业园微观体制和开发模式设计6.1工业园的设立方式6.2体制框架6.3政府对工业园的政策安排6.4载体开发模式6.5工业园开发投资体制设计6.6招商与服务141第七章湛江临港工业园产业选择7.1产业选择的依据7.2产业选择结果7.3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时序第八章工业园功能分区、开发时序、产业空间布局8.1工业园功能分区原则8.2工业园功能分区8.3工业园开发时序研究8.4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第九章园区开发投资估算和投资计划9.1估算范围及依据9.2征地费用9.3征地税费9.4征地(含耕地、山地、坡

4、地)平均成本9.5海域使用金及补偿费用9.6基础设施投入9.7搬迁费用9.8不可预见费用9.9总投入9.10投资构成分析9.11投资计划第十章资金筹措10.1融资方案10.2融资风险及回避第十一章工业园开发的土地成本分析11.1单位成本分析11.2成本竞争力11.4成本风险分析第十二章财务效益分析14112.1土地市场与定价12.2收入核算12.3税费12.4利润估算12.5清偿能力分析12.6现金流量分析12.7敏感因素分析第十三章经济社会效益评价13.1经济效益评价13.2社会效益评价第十四章开发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制定14.1本工业园开发主要风险

5、14.2主要风险的防范第十五章环境保护研究15.1环境现状15.2执行标准规范15.3主要污染源治理规划第十六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16.1可行性研究结论16.2对本项目建设的建议第1章加快湛江临港工业园开发的客观要求141湛江临港工业园位于湛江港西南方向临海区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根据湛江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设立并加快开发湛江临港工业园,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它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来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建设发展湛江港,推动湛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举

6、措。1.1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1.1.1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实现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20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18%。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呈现出新一轮加速发展的态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和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为契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战略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CEPA

7、,加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并提出建设“大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构想;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的崛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走出1997年后持续数年的经济波动低谷,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这次复苏最重要的特征是由

8、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