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ID:10122721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上传者:U-4187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1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2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3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4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润扬高一历史专题二(一)专题二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程标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二、考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三、重点、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列强侵华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自主探究:【粗读浅探】(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几个方面把握这一内容)1、背景:A:根本原因:B: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的虎门硝烟2、经过(1840——1842年,英国)3、结果: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赔款:;危害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割地:;危害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开放通商口岸:;危害是破坏中国的主权协定关税:;危害是破坏中国的主权4、影响: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两对矛盾)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双重革命任务)④革命性质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56——1860)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向中国2、经过:1860年,火烧圆明园(略)3、结果:两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略)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明治维新后,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2、经过:(1894——1895年,日本,三国干涉还辽)3、结果: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赔款:;危害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帝国主义掀起。开放通商口岸:;危害是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投资设厂: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危害是列强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 润扬高一历史专题二(一)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四)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1、背景:根本原因:列强中国;直接原因:列强镇压2、经过(略,突出八国联军曾经占领过北京)3、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①赔款:;危害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危害是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③严禁;危害是清政府成为。④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瓜分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瓜分狂潮: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提出,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精思深究】近代前期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为何都以失败而告终?四、拓展练习1、魏源《道光洋舰征抚纪》中记载:“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记载中提到的历史现象是A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B清政府大量种植罂粟C中国开展禁烟运动D英国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3、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清王朝开始变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政治、经济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4、最能体现鸦片战争根本意图的是A、割香港岛B、片面最惠国待遇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5、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D.赔款2100万银元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与沙俄相比,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以开拓市场,而不是以扩张领土为主,这主要取决于它A、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B、传统的对外殖民扩张政策的特点C、与中国缺乏共同的边界D、认为中国市场广阔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5 润扬高一历史专题二(一)9、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均有英国对中国的侵略B、均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中国财富C、均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D、列强者均以武力取胜10、《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A.开辟内河新航线B.增加四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赔款白银二亿两11、“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国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罪行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3、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14、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15、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6、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该督(李鸿章)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从前法人滋事,该督彷徨无策,幸而不北来,得以无事。当其实该督谓无海军,以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贻误大局者一。——1894年8月26日余联浣《疆臣贻误大局历陈危就清醒危急情形折》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于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贼船,越来越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终令海战。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督(李鸿章)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不能够了,中国的军队是用来吓唬百姓的,目的不是作战。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能办到呢?我回答说:假如授权给我,我可以由我们的驻日公使进行商谈。——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2)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5 润扬高一历史专题二(一)(3)材料三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问题?(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五、学习资源:专题一答案第一节:参考答案1——5BDBCB6——10DCCBD11——15AADCD16.(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3分,每点1分)(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二手史料(1分)。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咸理,可酌情给分)第二节:参考答案1A2B3B4B5D6D7A8D9D10B11B12B13C14B15C11、(1)说明了皇权至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位世袭。(3)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12、⑴实行分封制。⑵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指推行郡县制。⑶秦统一初,通过争论,秦始皇采纳了实行郡县制的建议,使郡县制得以在全国推行,巩固了统一。第三节:参考答案1——5CBABB6——10CCDBB11——15BDBCB16—18DDA21、(1)皇帝、三省长官(2)由中书省草拟诏令,至门下省审核,审核通过后送至尚书省工部执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最终集权于皇帝,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第四节:参考答案1——5BCBCB6——10DAAAD11——15ACBDD16、(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六、学习日志:5 润扬高一历史专题二(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DBCCCAABBC11——16DCBCAA二、非选择题17、(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理由基本属实。(2)中国财力以有限,对海防投入的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3)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做了长期且充分的准备。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