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ID:1012950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_第1页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_第2页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_第3页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_第4页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脘上泛于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嗳气等症,部分病人伴有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系密切。本诊疗方案适用于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一、诊断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证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

2、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中成药(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每日3次;(2)气滞胃痛颗粒

3、,每次5g,每日3次;(3)胃苏颗粒,每次5g,每日3次。2、寒热错杂证5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舌红苔腻,脉滑。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中成药:(1)通降颗粒(院内

4、制剂),每次10g,每日3次;(2)加味左金丸,每次9g,每日3次。3.脾虚气滞证: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呕吐清水者,加竹茹9g、生姜6g;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加砂仁后下3g、山药15g、炒扁豆9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中成药:(1)香砂六君丸,每次

5、9g,每日3次;(2)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每日3次。疗效评估: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本院消化门诊病人的20%左右,肝胃不和是最常见的证候,我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改善疾病症状和病人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在降低复发率上有其优势和特色。同时应对病人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辅以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解除患者精神压力和疑病情绪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提高疗效。由于本病患者住院率低,主要在门诊治疗,据近2年我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资料较为齐全的200余例的5临床资料,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内镜诊断和判定,

6、有效率约为70%左右,非糜烂性反流病按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统计疗效,愈显率(症状积分减少75%以上)约80%左右。(二)辨病论治1、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中为C级和D级,加白及10g,贝母10g,煅瓦楞子30g。2、巴雷特食管,加薏苡仁30g,莪术10g,三七粉3g分冲。(三)非药物疗法1.针灸或胃肠动力仪治疗方法:针灸或胃肠动力仪,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选穴:以中脘、足三里(双)为基础穴位。肝胃不和证加章门(双)、天枢(双);脾胃湿热证加丰隆(双)、天枢(双);脾胃虚弱证加关元、神阙;胃阴亏虚证加三阴交(双)。2.药

7、物贴敷疗法针对虚寒型胃脘痛,症见: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疲倦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寒肢冷,喜暖畏寒者,舌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处方:生川乌250g,白芷500g,花椒500g,白附子100g,干姜250g,川芎500g,细辛200g方法:共研细末,黄酒调敷,贴敷穴位,每穴1g,每次6小时,每日1次。3.穴位埋线疗法指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适应证: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

8、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2)功效: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3)操作流程:5①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②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制定穴位处方。③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④充分暴露患者治疗部位,常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