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

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

ID:10136370

大小:251.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_第1页
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_第2页
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_第3页
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章节汇总:5.21《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文化运动1.(全国Ⅰ卷文综18)19,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B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2(广东卷B)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数千年受

2、治于民贼政体之下”中“民贼政体”指的是什么政体,结合所学可知是君主专制政体。再联系梁启超等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可以确定省掉的是民权。3(海南卷)16、1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纪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答案】D4(福建卷)16.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

3、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5.(宁夏辽宁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

4、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6.(上海历史卷,9,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答案:C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7.(08海南历史,19)19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

5、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答案:A。注意时间是19是在新文化运动后。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D绝对化了,C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故选A8.(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

6、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答案:B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A、C、D项表述错误。9.(浙江文综卷,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7、……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0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

8、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