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4宋元时期(大纲版)

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4宋元时期(大纲版)

ID:10139081

大小:153.6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4宋元时期(大纲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4宋元时期(大纲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4宋元时期(大纲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模拟题精选:考点4宋元时期(大纲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4】宋元时期1.(·安徽三校模拟)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解析】选A。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思想文化的影响。2.(·上海模拟)“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宋代文人刘迎这首诗的最大史学价值在于()A.印证了榷场互市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繁荣的作用B.反映了榷场的出于通过边境贸易挟制

2、对方的意图C.证实了政治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D.体现经济交往具有促进边境的和平与安定的功能【解析】选A。3.(·上海模拟)史学界认为: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虽然经常发生冲突,但合作交流、和平交往仍是主流。其中宋辽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A北宋在边境设立榷场后B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C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后D辽占据幽云十六州后【解析】选B。4.(·孝感模拟)范仲淹说:“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盗贼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欲清其流,必澄其源。”那么,范仲

3、淹认为“澄其源”的中心措施是解决()A官壅于下B民困于外C夷狄骄盛D盗贼横炽【解析】选A。5.(·保定模拟)从隋唐到宋元,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到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快地进步,而西北地区的城市渐趋衰落,造成这种趋势的因素有()①经济重心的南移②政治中心的东移③国内民族关系的状况④陆上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A。6.(·汕头模拟)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

4、所说的是()A.心即理也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理是万物本原【解析】选C。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指的的是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儒家伦理道德,“灭人欲”不是不要人的所有欲望,灭性欲、食欲、爱欲,这里的“人欲”指的是不符合“三纲五常”要求的欲望。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元史》载:元初,西北藩王遣史入朝,质问忽必烈说:“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廓,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B.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矛盾C.蒙古族与

5、汉族的矛盾尖锐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元朝入主中原后在管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的用旧俗还是汉法之争,反映的实质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故选D项。8.(·广州模拟)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解

6、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宋杭州城的商业已经突破了唐朝时期的“日中为市”和在专门的市中进行交易的限制。9.(·聊城模拟)元朝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以上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他()A.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D.废除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解析】C本题考查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只有C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B、D属于加强皇权的措施。10.(·聊

7、城模拟)(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是()A.派遣文臣担任知州B.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设置转运使D.削减节度使的实权【解析】A提取信息:宋太祖认为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的原因是武将的专权,而文臣如果担任地方官,即使贪污,危害也超不过武将,为此他派文臣担任地方官。11.(·邯郸模拟)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又是形成和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

8、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二“至元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续修台湾县志》材料三上(唐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资治通鉴》材料四“上(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