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

ID:10206280

大小:18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上传者:U-4187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1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2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3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4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5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6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7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8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9页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墩滑模、爬模、翻模的施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高墩施工一滑模1. 滑升模板的基本构成   措升模板主要有门式提升架、内外围圈、内外模板、内外支架、模板平台、吊架以及液压提升设备:HYw一30型滚珠式液压千斤顶、液压油泵及控制装置、支承顶杆等(见图l,图2)。图1提升架与周围加固桁架断面图图2墩身滑模提升架布置俯视平面图   高桥墩滑模施工工艺   2滑模组装   (1)在桥墩基础顶面上将混凝土凿毛清洗,接长竖向主筋,绑扎提升架横梁以下的横向结构筋。搭设枕木垛,定出桥墩中心线。   (2)在枕木垛上按设计要求安装模板和提升架,将套管固定在提升架横梁下部。继续安装操作平台、千斤顶及顶杆等。顶杆需穿过千斤顶心孔到达基础顶面。   (3)提升整个系统,撤去枕木垛,将模板下落就位,再安装其他设施。注意套管底部与基础表面要接触紧密,并用砂浆将周围围起来,以免灰浆漏进套管内。外吊脚手架应在滑模提升适当高度后安装。   3.浇注墩身混凝土   滑模施工宜采用低流动或半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6~8cm。分层均匀对称浇注混凝土,分层浇注厚度为20~30 cm,浇注后混凝土表面距模板上缘的距离宜控制在10~15 cm。混凝土浇筑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结前进行,同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捣固。振捣器插入前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5 cm,避免振捣器触及钢筋、顶杆和模板,禁止在模板滑升时振捣混凝土。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2~0.4 MPa范围内,以防止坍塌变形。出模8h后开始养生。   4. 滑模提升   在滑模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模板的滑升可分为初升、正常滑升和终升3个阶段。   (1)初升。最初灌注的混凝土的高度一般为60~70cm,分2~3层浇注,约需3~4 h,随后即可将模板缓慢提升5cm,检查底层混凝土凝固的状况。若混凝土已达到0.2~0.4 MPa的脱模强度时,可以将模板再提升3~5个千斤顶行程。此时,应对滑模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提升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是否满足要求,围圈的连接是否可靠,系统的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操作平台的水平度是否达到标准,连接螺栓是否松动,千斤顶工作是否正常,顶杆有无弯曲现象等。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和完善。   (2)正常滑升。待各项检查完毕并符合要求后,可进入正常滑升阶段。每浇注一层混凝土,即每滑升一次,力争使滑升高度与混凝土浇注厚度基本一致。在正常滑升阶段,浇注混凝土、绑扎钢筋和滑升模板交替进行。一般混凝土浇注和模板滑升速度控制在20 cm/h左右。正常滑升阶段应分多次慢慢滑升,每次连续滑升高度不宜超过30cm,要经常停下来检查构件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各项作业之间要紧密配合。   (3)终升。当模板滑升至离墩顶标高1 m左右时,滑模进入终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保证最后浇注的一层混凝土顶部标高和位置准确。   (4)调节坡度。对于墩壁有斜坡的情况,在提升模板的过程中应转动调节丝杆,使桥墩侧面斜坡满足设计要求。   3.4绑扎钢筋及竖向筋接长   模板每提升一定高度后,即要穿插进行接长顶杆及绑扎钢筋的工作。此项工作应在滑升间隔时间内完成,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3.5横隔板施工处理   为保证墩身整体稳定性,空心墩身每隔10 m设置一道1 m厚的横隔板。故施工至横隔板时,需将内模、内吊脚手架等拆除,安装底模,浇筑横隔板,然后重新安装内模、内吊脚手架。   3.6滑模拆除   通过不断的滑升循环施工,至墩顶后,即可拆除滑模。因桥墩不设爬梯,滑模拆除后,无上下通道,故滑模拆除前必须慎重,尤其是最后一批人员如何返回地面,尤为重要。滑模装置拆除顺序正好同安装顺序相反,原则上先装后拆,后装先拆。为便于最后一批人员返回地面,最后采用外挂吊笼的方法进行拆除。事先已在墩顶预留钢管作滑轮,最后结束时,解除吊笼,钢丝绳通过卷扬机收回(见图3)。   3.7线型控制   在高墩身滑模施工中,如何控制墩身垂直度、轴线偏位和高程是很关键的。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将基准标高引测到支承杆上,以后每次用直尺向上引测标高,同时用长钢尺在已完成的墩身上引测,以及利用全站仪引测,这三种方法相互校核,以确保墩顶的高程准确无误。轴线测量架用22 kg的线锤测中法和用激光垂度仪测定法相结合,以滑升平台水平为基准,在提升架的两条轴线上引一点作为线锤校对点,每次提升30 cm时,将限位器调至该装置,提升完后,观测线锤情况。每10 m高度用激光垂度仪校核纵横轴线的位置,确保墩身垂直度和中线偏差不积累。    二爬模本标段施工空心高墩采用液压爬模施工。⑴爬模构造爬模的基本构造,主要由网架工作平台,双悬臂双吊钩塔吊、内外套架、内爬支脚机构、外挂L形支架、液压顶升及控制系统,模板及支撑系统,以及配电设备组成。空心墩爬模施工构造具体见“空心墩爬模构造示意图”。 空心墩爬模构造示意图网架工作平台:是整个爬模设备的工作平台,采用空间网架式结构,其上安装中心塔吊,其下安装顶升爬架,四周安装L形支架,整个网架采用万能杆件和联结板栓接。中心塔吊:联结在网架平台中心处,随爬模一起上升,中心塔吊采用双悬臂吊钩形式,以减少配重,该塔吊可双向上料并旋转。L形支架:联结在网架平台四周,下部与已凝固的墩壁联接,以增加爬模的稳定性,并作为墩身施工养护,表面整修的脚手架,其结构采用型钢杆件和联接板栓接。内外套架:是爬模系统的顶升传力机构,采用型钢杆件拼装,爬模是靠内外套架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断爬升,为保证升降平稳,在内外套架间设有导向轮。内爬支脚:是爬升模爬升机构,依靠上下爬架的交替上升,达到爬模的升高。液压爬升结构:是爬模爬升的动力设备,采用单泵双油缸,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起降平稳,既可实现提升作业,又可将整个内外套架、内爬腿沿内壁逐级爬下在墩底解体。⑵爬模组装待下部桥墩完成高度4m左右,正式安装爬模设备,组装流程见“爬模组装流程图”。组装时严格按组装顺序组装,确保精度要求,保证各连接件的紧固及各运动部件的润滑与防尘等,并设立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组装安全。施工方法及工艺:根据爬模的结构特点,模板配置为两层1.5m高的组合钢模,按一循环一节钢模施工,当上一节模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并经过10h左右的养生后,即开始爬升,爬升就位后,拆下一节模板,同时绑扎上节钢筋,并把拆下的模板立在上节模板上,再进行混凝土灌注、养生、爬模爬升等工序,如此循环往复,两节模板连续倒用,直至完成整个墩身。 爬模组装流程图 起平台爬架提升就位拆下层模板、堵对拉螺栓孔、喷养护液整修模板、立模、刷脱模剂护液预埋穿墙螺栓检查、校正钢筋及模型栓浇筑混凝土经10h养生混凝土强度达1.2Mpa钢筋接长绑扎⑶钢筋绑扎在竖直钢筋接长和绑扎过程中,加强对内外模板及预埋穿墙螺栓和套筒的保护。⑷浇筑混凝土由于爬模施工时全部荷载通过穿墙螺栓由墩身承受,故需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其配料、拌和、浇灌、振捣、养护等工序由试验人员负责。浇筑前对预埋穿墙螺栓的部位认真检查,混凝土分层对称浇筑。⑸爬升待已浇筑混凝土经过10h左右的养生后爬模开始爬升,先将上爬架的四个支腿收缩部分尺寸,然后由专业操作人员操作液压控制台开关,两顶升油缸活塞杆支撑在下爬架上,两缸体同时向上顶升,并通过上爬架,外套架带动整个爬模向上爬升,待行程达到1.5m时停止爬升,调节专门杆件,伸出四个支腿,支在爬升支架上,然后操纵液压控制台,使活塞杆回收带动下爬架,内套架上升就位,并把下爬架支腿支撑好,爬升工序还包括接长外挂爬梯,放钢丝绳,拆穿墙螺栓倒用等。 ⑹墩帽施工当爬模升至网架工作平台下平面高于墩顶设计标高30cm时,停止爬升,墩身混凝土浇至墩顶空心段标高时停止,并在墩壁的适当位置预埋连接螺栓,拆除墩壁内模,并把L形外挂支架顶部杆件连接在预埋螺栓上,以此搭设墩外模板,对于墩身内部,将内爬井架的外套架的一节杆件嵌入墩帽里,并利用空心墩顶端内爬井架结构及墩壁预埋穿墙螺栓支设实心墩底模,仍用爬模自身的塔吊完成墩顶实心段及墩帽的施工。⑺爬模拆卸爬模分两部分拆卸:第一部分是位于墩身内部的内爬升机构,包括内外套架、上下爬架、油缸等。第二部分是包括网架工作平台,吊车机构、外挂架等所有外部结构。拆除严格按拆卸顺序和高空作业安全顺序进行。内爬升机构拆卸顺序见《内爬升机械拆卸顺序图》。 内爬升机械拆卸顺序图⑻空心高墩的施工控制由于墩身高,需多次爬模,为保证墩身垂直度和中心位置准确,施工中采用三维空间定位法,采用空间坐标控制墩身四角,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模型安装完成后,利用全站仪直接测量墩身四角坐标与计算的理论坐标对比,利用千斤顶调整模型,坐标误差在10mm以内,然后用不同的后视点重新测量一遍,确保结果一致;利用水平仪检查模型顶四角标高,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严格沿墩身四角均匀分层浇筑,并在浇筑过程中,使用1kg的垂球沿模板外侧测量本节段的垂直度,指导浇筑顺序。桥台台身采用钢模,脚手架加固。三翻模百米高墩大块钢模翻模施工工艺1工艺特点2.可控制墩身偏心、扭转,能够随时纠正墩身施工误差,保证墩身垂直度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外观质量好。2.2模板和内外作业平台可一次安装。2.3施工速度快,可减少接茬筋用量,降低成本。3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公路、铁路桥梁高墩、高塔柱等高层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4工艺原理翻模是由三节段大块钢模板、内外工作平台、塔式起重机、手动葫芦组合而成的成套模具。施工时第一节模板支立于墩身基顶上,第二节模板支立于第一节模板上,第三节模板支立于第二节模板上。待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拆除第一节模板,同时绑扎第四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利用塔式起重机和手动葫芦将其分别翻升至第四层,再绑扎第五层钢筋,拆除第二节模板,将其翻升至第五层,以此循环向上形成拆模、钢筋绑扎、翻升立模、测量定位、接长泵送管道、浇筑混凝土、养生和标高复核的不间断作业,直至达到设计高度。每一节的翻模高度为3m,主要由内外模板、横背杠、竖背杠、拉筋、工作平台组成(见图1)。外模分为四块边模和两块端模,宽度分别为6.25m和2.7m,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边模、端模横背杠均采用槽钢,横背杠间距为50㎝;边模竖背杠也采用槽钢,竖背杠间距应根据空心墩尺寸确定。外模模板面均采用3mm厚钢板。内模分为四块边模和八块倒角模,宽度分别为6.25m和2.7m,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模板横背杠均采用槽钢,横背杠间距为50cm ;边模竖背杠仍采用槽钢,竖背杠间距与外模竖背杠间距对应。内模模板面均采用3mm厚钢板。每节模板均设置工作平台,利用角钢焊接在模板竖背杠上,与模板形成整体。工作平台上铺3㎜厚钢板,外侧工作平台沿周边设立防护栏杆并挂安全网,可供操作人员作业、行走,并存放小型机具。5施工工艺5.1工艺流程(见图2)5.2施工要点5.2.1立模准备图1模板布置图利用全站仪恢复承台纵、横中线,根据承台中心放出墩身边线,沿墩身边线位置砌一个30㎝高的台座,以便立模。同时对已加工好的大块钢模进行试拼,检查模板加工精度、拼装精度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5.2.2绑扎钢筋和安装模板图2工艺流程循环施工准备基顶放线定位绑钢筋、立模浇筑墩身底9.3m绑扎钢筋、立模灌注一节墩身砼模板提升墩身施工完成在基顶面安装设计位置开始绑扎钢筋,待第一节3m 高钢筋绑扎完毕后,先安装第一节模板,并检查模板垂直度,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边线是否与墩身设计位置吻合。检查完毕后,继续绑扎第二、第三节钢筋,并安装第二、三节模板。5.2.3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一般为50cm,用插入式震动器捣固,注意不要漏捣、重捣和捣固过量。浇筑完毕后要及时养生,待混凝土初凝后,清除浮浆,凿毛混凝土表面。5.2.4模板翻升作业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第一、二节模板拉筋,并继续绑扎钢筋。绑扎完3m高钢筋后,将第一节模板用塔吊吊运至第三节模板上,以第三节模板为基座立模,立模完毕后继续绑扎3m高钢筋,再将第二节模板用塔吊吊运至第一节模板上。5.2.5墩顶封闭当模板翻升至墩顶封闭段底模设计起点标高时,在内外侧模上安装封闭段模板。其支架采用焊接钢桁架,模板采用5cm厚的木板,拼缝要严密。5.2.6拆除施工至墩顶后,墩顶仍保留三个节段模板,待墩身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时,拆除模板。拆除时按先底节段,再中节段,最后顶节段的顺序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