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ID:10221392

大小:94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6-1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课时)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中国传统农业是大陆集约型农业,即常说的精耕细作农业。这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小块土地上耕作、高投入的个体小生产农业,自然经济色彩浓厚,应深入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相关传说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鉴于此,本课以神话传说探究为切入点着手设计。同时学生通过必修一政治专题史的学习

2、,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有一定的感受,但对经济史内容相对陌生,本课是本册书第一课,所以如何实现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过渡性,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学方法1.以课文为基本蓝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设疑引思,探究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能力,深化情感。2.充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和课前准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探究学习法:布置关于中国古代四个民间传说的整理探究活动,即关于神农氏、十二生肖、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的传说。学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

3、情境资料,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鼓励学生课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体验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起源。2.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从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到铁农具的使用)及其历史作用。3.通过对刀耕火种、铁农具的使用以及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的学习,理解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阅读中国原始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相关史料,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变化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

4、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封建社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难点劳动工具的变化对农耕经济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而食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中国早期农业生产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征?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四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原始农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材料一 古者禽

5、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庄子·盗跖》材料二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材料三 民食果蔬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民。——《韩非子·五蠹》材料四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管子·形势解》学生:我国的原始农业是由原始的采集农业向种植农业发展而来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北方、南方出土的农业遗存,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种植农

6、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各个地区分别形成怎样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1)我国的种植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黄河流域以种植粟麦为主,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3)主要原因是北方气候干燥,土地干旱,适宜种植粟麦;南方气候湿润,河流众多,适宜种植水稻。教师利用前面考古发现的资料,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些遗址中各有哪些农业性实物遗存?”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种类多,什么种类少?”(农作物多,而动物少)由此启发学生总结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第一个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

7、国传统的“五谷”、“六畜”和十二生肖的说法,让学生体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的基本特点,体会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二、农具的进步教师:利用课件显示资料材料一图片资料石耒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石镰锄、斧、铲、犁汉代耕作石画像唐代曲辕犁材料二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材料三 今铁官之数日: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拳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时期农具的发展变

8、化情况,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是石斧、石镰、石铲、木耒。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炼铁技术,开始出现铁农具,取代了笨重的石器。战国中期牛耕开始运用在农业生产中。汉代中期,牛耕普遍推广。到唐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改进的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使农业生产的效率比前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