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ID:10221543

大小:9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1.2免疫和计划免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区别人体的特异性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3.描述免疫的功能;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无性生殖的图片音视频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

2、课(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思考讨论在感冒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到感冒病毒却不会患病?当水痘流行时,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第5页新知探究人体的三道防线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皮肤具有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的作用。1.阅读资料12.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3.学生观看,描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作用。如: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学生中皮肤受伤后的感觉、痰的产生和排除。教师:1.指导学生阅读2.提出问题:资料1说明什么问题?3.展

3、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1.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作用。并解释皮肤破坏后的红肿、化脓现象。2.学生描述溶菌酶的杀菌过程。设疑:通过资料一,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1.展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的动画。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讲解身体中吞噬细胞的分布。2.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1.学生阅读,教师或学生

4、提出问题: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2.学生观看、理解。3.1.引导学生阅读资料2.教师讲解和分析抗体和抗原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3.第5页学生分析比喻,将比喻的内容类比抗体、抗原的关系,理解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教师运用各种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抗体和抗原的关系和功能。(如: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4.特异性免疫和非特

5、异性免疫。1.学生比较俩者的产生和功能。并填写表格。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范围对体外异物都反应。对一种异物有反应。形成生来就有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强1.讲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5.免疫的功能防疫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1.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1.设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民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第5页6.计划免疫学生阅

6、读,回答,教师补充。设疑:我们从小到大接种过很多的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提问:疫苗的成分是什么?什么是计划免疫呢?讲: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四.小结学生小结本结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巩固练习完成ppt上的巩固练习部分展示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免疫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和吞噬细胞(血液和组织器官)3.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特异性免疫和脾脏)免疫细胞(淋巴细

7、胞)二、免疫的功能三、计划免疫七、课下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八、教学反思本节“免疫和计划免疫”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第5页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难点,本节课因内容多时间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需安排第二节进一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第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