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

ID:10249629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3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_第1页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_第2页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_第3页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_第4页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每年在复旦上考古课,选课的女生都比男生多。课间课后来问我能不能去野外考古的,女生更是比男生兴致勃勃。是女生比男生更有当考古学家的梦想么?但另外一个事实告诉我,毕业后真干了考古的,倒是男生的从业人数比女生多得多。可见,考古是一个非常惹女生喜欢,但又容易使她们华丽转身,并不会选做终身职业的行当。  许多原初喜欢考古的女生之所以没选择考古为终身职业,是由考古这一行的野外工作属性造成的。野外在常人的概念里,就是远离城市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地方,就意味着交通不便、吃住不便、资讯不便、啥都不便。不便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交通,考古去的地界,多是柏油马路都铺不到的乡村。有路,也多是土路,要么晴天尘土

2、飞扬,要么雨天泥泞坎坷。如果一座墓地恰好被发现在山岗上,那可能只有放羊人走出来的羊肠小路可行。我带去过野外的不少学生在乡野走惯了深一脚浅一脚的山路,回城后一下子走不惯城里平坦马路的人不乏其见,总有踩空的感觉,不敢迈脚。还有个女生告诉过我:“我回城连交规意识都没了,在乡下横着逛惯了,那里只有月亮,哪来的红绿灯啊!”  交通不便其实不打紧,男的能走,女的就能走,体力强点,体力弱些,也都不是特别打紧的事。打紧的是野外工作的安全系数,对女生绝对是个考验。知道考古的都清楚,野外工作要满山遍野搞调查的。调查时为了增加发现古代遗存的可能性,不能像驴友探险那样一溜排队走,要相互分开,独自找,效率才

3、高。假使一位女生,哪怕她胆子再大,那也有遇到虫蛇的时候,还有遇到比虫蛇更歹毒的坏人的时候不是?除非那姐妹练过武把招,三五人近不了身。否则练过瘦身瑜伽街舞什么的,危急时刻起不到一指封喉的自救作用,白扯。  即便是不做野外调查,住在村子里做考古,那女生惯有的洗洗涮涮也不会方便到城里自来水那样,左拧热水来,右拧冷水出。野外住宿能有井水就不错了,保不齐只有山泉溪流也不一定,弄不好三五天洗不上澡,也没啥惊讶兮兮的。比这更烦的是如厕,别说抽水马桶,调温便座,有茅坑蹲蹲就不赖了,还是男女共用,进出以咳嗽为号。乡下的厕所多在屋外,黑灯瞎火女生如厕不便,就是为女生每屋配备一个尿盆,那遭遇拉肚子的勾当

4、,也是麻烦大了去了。搞不好住宿的老乡家是茅坑连着猪圈那种,伴着猪哼哼解手,也够别扭;再搞不好茅坑门口还存放着一口给老人预备的棺材,那女生的夜半惊魂,可就比恐怖片还大片了。那年我们在三峡考古就碰到过一回,我一个半大老头子夜里打个手电筒,绕过白木棺材时也胆儿突突地。那几个女生是怎么熬过来的,现而今一时都想不起来了。  女性做野外考古不便,由此可见一斑。跟我考古实习去多是大班哄,女生多,热闹一次,见识见识,陡增的是人生阅历,抑或好玩。可常年如此这般,就不是每个女生能扛下来的了。结果一次实习能吓退的女生,就几乎归零也没一定。但没有归零的个别女生,棒打不走她那专业理想主义情怀的,后来超过不少

5、男性成为著名女考古学家者,赫赫有名的也有好几位:  一位是身材弱小的湖南妹子曾昭燏。她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官宦名门之家,是清朝名臣曾国藩弟弟曾国潢之女。大学中文系毕业改学考古,1935年留学伦敦大学专攻考古,是中国第一位考古学女硕士,与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同是伦大同学。回国后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是中国古往今来30多位荣列《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著名学者之列的唯一女性,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无法不书写的重要人物,终生未嫁,但流芳后世。2009年南京博物院为曾先生举办了百年诞辰纪念会和图片展览会,一位考古学家去世后能被纪念的不少,能专门举办展览的除曾先生外,还有几人?今年是她的同学夏鼐先生百年

6、诞辰,似也没有举办他的生平事迹展。  另一位是北大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郑振香,她毕业后离开繁华北京,来到中国考古圣地安阳殷墟,一干就是几十年。1976年她主持发现了殷墟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殷墟卜辞中记载妇好曾多次带兵出征,一次达万人以上。一位女考古学家,发现了另一位三千年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将军。这两位女性相隔3000年构成的一道奇异风景,曾使郭沫若激动不己:“安阳考古队的同志又为殷墟考古立了一大功!看来,我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要重新改写喽!”  还有一位是被称作“敦煌女儿”的女考古学家樊锦诗。这位身材瘦弱的江南女子,1963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

7、面对留北京还是去上海,樊锦诗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敦煌,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从敦煌文物研究所领导,一直做到了敦煌研究院的院长,为研究和保护敦煌这一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倾尽了大半生,还把丈夫也拐去了敦煌。她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好像中国的男性考古学家里,也没有获此殊荣者。  要之,除了上面撮举的这三位知名女考古学家之外,中国不少默默工作在考古界的女性考古工作者,我相信她们坚守的结果,尽管是未必个个成名,成为考古超女,但至少实现着她们生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