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

ID:10297841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_第1页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_第2页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_第3页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_第4页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的论文内容提要 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使国际社会清晰认识到世界金融动荡的根源在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这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大多数国家强烈呼吁改革当前金融体系,化危为机,改变在现行金融体系下的困境,通过必要的策略性选择,实现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成功破局。  关键词 国际金融体系 改革 金融危机 困局 破局    体系改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由于其本质的缺陷无一能够适应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已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弊

2、端暴露无遗。此次危机进一步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缺失和影响力的弱化导致全球金融系统中的一方独大现象。由于发达国家与世界金融体系的高度相关性,以及其国内金融监管的“失位”和金融衍生产品的无限放大,导致这些国家的金融或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后,不仅对本国的金融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破坏,而且迅速传导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引发全面的金融经济危机。本次危机的源头即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就是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造成的,并通过金融系统、汇率波动和外贸波动等传导到世界其他国家。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

3、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新安排的呼声日益强烈。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防范和化解金融经济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中国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地全面参与国际金融事务,改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弱势地位,这也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赢得更多主导权和代表性的历史机遇。.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演进与中国地位的发展    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规则、惯例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最终确立了现有的牙买加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thein-ternationalgoldst

4、andard)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大卫·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得以实现,汇价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以至于1870-1914年这段古典金本位时期被称为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goldenage)。一战的爆发破坏了金本位制的基础:黄金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均难以实现,最终于1914年走到了尽头。一战后各国又试图对金本位制进行恢复,但因缺乏稳定性而难以维持。1931年9月英格兰银行停止英镑和黄金的兑换,标志着金本位制的彻底破产。  这一阶段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各阶层正忙于救亡图存:对外要推翻帝国主义侵略,求得民族独立

5、;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实现人民自主。在国际金融格局中,中国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霸主。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标志着以美国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是一种以美元为关键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6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财政赤字日益增大,美元再也不能维持35:1的黄金官价,在1971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贬值。石油危机爆发后,双挂钩的解除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这段时间内的中国正遭受西方列强的封锁和包围。尽管70年代初中国国际

6、地位开始有所提高(1971年联合国席位恢复),但在国际金融棋盘上,中国只是一颗在不自觉下棋的棋子。中国是1mf的创始国之一,但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所占据,再加上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以至于在当时的国际金融框架内经常被动行事。    (三)牙买加体系(jamaica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国际社会又开始了新国际金融体系的筹建。1976年1月imf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了《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imf理事会又通过了《imf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此国际金融体系进入了一个动荡调整的时代,即现行的牙买加体系。该体系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浮

7、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储备货币多元化和调节机制多样化。90年代五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这种“无体系的体系(no-system)”弊端暴露无遗,要求对其改革的呼声愈强,终于在本次危机爆发后达到了顶峰。  牙买加体系运行期间,中国在1978年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创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得到改善,1980年imf和f和inalanchor)。但这种钉住汇率制具有不可持续性,不但不能有效降低钉住国的汇率波动,反而会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