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

ID:10329952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_第1页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_第2页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的论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筋疗法;针灸疗法;拔罐本院2007年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课题。我们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并与常规针灸推拿组(60例)进行对照观察,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8例患者为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经筋疗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推拿组(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8~65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1d,最长2年,平均6个月。对照组

2、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30~64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d,最长3年,平均5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与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经x光、ct或mri检查确诊;④有家人或家庭护理条件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3排除标准①巨大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或出现肌力明显下降等具有手术指征者。.②严重骨质疏松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以及意识不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④妇女妊娠期。⑤腰椎结核、肿瘤患

3、者。⑥合并腰椎滑脱或椎体压缩性骨折及伴严重椎管狭窄或有较大的骨赘等。⑦有椎间盘突出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以经筋手法为主,配合经筋针刺、拔罐等三联疗法。2.1.1经筋手法手法原则:松筋解结、疏通气血、降低内压、拉宽间隙、解除粘连、回纳髓核。第一步:足太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4个部位从患者的足底涌泉穴起按,顺着足太阳经筋线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拔等松筋理筋,重点推按足跟筋结、踹外筋结(腓肠肌)、腘内筋结(腘绳肌)、大腿后筋结(股二头肌)、臀部筋结(臀大肌

4、)、髀后筋结(髂肋肌)、华佗夹脊筋结(骶棘肌,腰三横突点,腰4、5或腰5骶1之间的棘突旁)等筋结病灶点,使足太阳经筋全线松解为佳。第二步:足少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侧卧位,双膝间垫一小枕,医者用肘部尖、钝、硬、软4个部位顺着足少阳经筋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次趾筋结(踇长伸肌)、腓侧筋结(腓骨长肌、腓神经)、膝外筋结(股四头外侧肌)、伏兔筋结(二半膜肌、缝匠肌)、髀上筋结(髂筋束、阔筋膜张肌)、尻筋结(梨状肌)等筋结病灶点;配合侧板复位法。左右各1次。第三步:足阳明经筋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肘部及拇指指腹顺着足阳明经筋从足到头方向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

5、解足背筋结(中三趾)、髀内筋结(股四头内侧肌)、气冲筋结(腹股沟股神经、股动脉点)、腹后筋结(腰大肌)等病灶点,点按股动脉时以有热气向下肢冲击为佳。最后以直腿抬高加强手法和“4字征”强化手法结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1.2经筋针刺与拔罐在经筋手法的基础上,采用经筋针刺法。针刺原则: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快进快出,减压消肿,行气止痛。具体针法:采用2.5~3寸毫针,选取突出部位的棘突旁压痛点、尻点、伏兔点、腘点、腓点、踇点等筋结病灶进针,快进快出,以有针感传电到足底为佳。针后加拔火罐即可。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2对照组2.2.1传统手法操作

6、步骤:①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医者站其旁,双手掌或单手掌反复揉腰骶部和两臀部数遍。②双拇指或肘尖,按揉腰骶部5条线(督脉和足太阳经一、二侧线,督脉以按压椎间隙为主)3~5遍;点按肾俞、志室、腰阳关、大肠俞、腰眼、八髎、阿是穴。③拇指或肘尖按揉理顺臀上皮神经路线和梨状肌投影处的酸痛点,反复施术3~5遍;点按环跳、秩边穴。④拿揉下肢后侧3~5遍。⑤肘尖按揉理顺大腿后侧足太阳经路线;重点按揉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2.2传统针法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华佗夹脊等。下肢放射痛偏于正中、膀胱经者,取秩边、殷门、承山、昆仑、足临泣

7、等;下肢放射痛偏于后外侧胆经者,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太冲等。采用补泻兼施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临床疗效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2结果(见表1)表1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χ2=7.2)4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病位在脊柱,病体在坐骨神经,其循行分布与足三阳经筋关系密切,当属“经筋”病症。《内经》提出:“宗筋主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