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

ID:10363050

大小:27.2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05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_第1页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_第2页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_第3页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_第4页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套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郝海云1----35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1.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C.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D.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2.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时期郡县数

2、西汉西晋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5郡57县苏州等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6郡58县洪州等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福州等5州28县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3.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

3、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4.《剑桥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5.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

4、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6.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7.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

5、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8.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9.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

6、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10.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一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11.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这种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

7、结构12.1911年,孙中山曾说:“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在此,孙中山强调A.联邦制原则B.共和制原则C.分权制衡D.民主选举1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

8、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14.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15.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