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ID:10383012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_第1页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_第2页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_第3页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_第4页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  摘要:比较严复与梁启超在宪政思想的渊源、目的、实现基础和制度架构方面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发现:严复秉持更为明确的英国式宪政思想;梁启超则常把英国式宪政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杂揉合。严复的宪政思想学术气息很浓,文字表达较严谨;而梁启超的宪政思想为现实服务的实用色彩更强,文字表达则有粗疏之处。  关键词:严复;梁启超;宪政思想    严复和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方近代宪政和发展中国近代宪政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比较他们的宪政思想,有利于考察她们宪政思想之得失,也有利于探寻近代中国宪

2、政的艰辛历程。    一、宪政思想之渊源    严复的宪政理念,主要源于其留英期间对西方宪政的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严复留学时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其繁荣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尝人法庭,观其听狱”,从制度层面及价值观念上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这为他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提供了—个现实榜样。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则为他宪政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留学期间及回国后的很长时间里,严复阅读了大量西学著作,深受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孟德斯鸠等人的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论,使严复形成了进化论的哲学观。他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无论是生物界,还是人类社会制度,都处于一个不断进化演进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缓慢的、由简入繁的,天演只能是改良,绝不是革命,否则便违背了进化的规律。他十分信服孟德斯鸠的学说,精心翻译了《论法的精神》(严复译名《法意》),并加了330余条按语,这是其所有译着中按语最多的一部。孟德斯鸠的国家政治制度学说,为他的宪政设计提供了蓝本。  相比之下。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理论渊源,则兼有中学和西学。在万木草堂时,梁启超根据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认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代表君主专制、君

4、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种不同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然后进入“太平世”,国家制度也相应地由“专制”进入“立宪”,再由“立宪”进入“共和”。但他后因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影响,开始用西学来阐述其宪政思想。梁启超对此说得很清楚:“末学肤受如鄙人者,偶有论述,不过演师友之口说,拾西哲余唾,寄他人之舌于我笔端而已”。比如,他用近代西方的社会契约论论证中国采用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凡两人或数人欲共为一事,而彼此皆有平等之自由权,则非共立一约不能也。审如是,则一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手段亦明矣,人人交际既不可

5、不由契约,则邦国之设立,其必由契约,又岂待知者而决乎?”秘梁启超还以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作为其立宪主张的理论基础,强调三权分立之制是西方各国“制度最要之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  可以得出:严复和梁启超对于宪政的认同都是其向西方学习探寻的结果。近代西方政治和法律学说,是他们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资产阶级宪政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只是与严复比起来,梁启超在这方面还受到中学很大的影响。    二、宪政的目    梁启超主张宪政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目的,即限制

6、政府的权力,防止专制,保障民权;二是经济目的,即发展资本主义。梁启超说:“立宪政治者。国民政治也”。宪政实质是国民参与政治,监督政府和官吏,从而减少官吏的违法乱纪和胡作非为。通过立宪限制君权和官权,防止专制,保障民权。立宪可以保障民权,但立宪又必须以民权为基础,否则很难成功。“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使不幸而有如桀纣者出,滥用大权,恣其暴戾,以蹂躏宪法,将何以待之?使不幸而有如桓、灵者出。旁落大权,奸雄窃取,以蹂躏宪法,又将何以待之?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毫无补济,其事至易明也”四。梁启超不遗余

7、力地提倡宪政的另一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他对实业界、商界人士说,改良政治,实行宪政,“然后始可以抵御外国之经济势力”,“其实业始日发达”。  然而,严复倡导宪政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公民自由权利。严复认为:宪政制度下的自由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管理”和“治理”的自由,不伤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由。“自由者,惟个人之所欲为。管理者个人必屈其所欲为,以为社会之公益,所谓舍己为群是也。是故自由诚最高之幸福。但人既人群,而欲享幸福之实,所谓使最多数人民得最大幸福者,其物须与治理并施。纯乎治理而无自由,其社会无从发达;即纯自由而无治理,其

8、社会且不得安居”。他指出,这种自由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一若民既自由,则国无不强。民无不富,而公道大申也者”。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