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的目标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

ID:10447243

大小:6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6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_第1页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_第2页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_第3页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_第4页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素质教育的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素质教育的目标  提要:为了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必要先厘清七个基本事实。依据这七个基本事实,相应地可设定七大目标。从这七大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不过是现代基础教育的真正体现,是向现代基础教育的回归。现代基础教育还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还不是“才”,而首先是合格的高质量的国民或公民。现代基础教育不只是学生个体未来生活的预演或者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它本身是学生个体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  这里说的素质教育限定在基础教育的范围。至于高等教育搞的素质教育,不在讨论之列。为了确定素质教

2、育的目标,有必要先厘清几个基本事实。  一、七大基本事实  首先,基础教育,一般也称之为中小学教育,年龄从6-7周岁开始,至16岁左右结束。这一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发育的终点是青年期生理周期的开始。  第一,从心理发育来讲,也是从儿童心理向自立的成人心理转变的阶段。  第二,第三、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是儿童从潜在公民向现实公民实现的过程。从中学毕业,最多延长到高中是一个正式公民诞生的时期。  第四、从个体发展的轨迹来看,中学毕业,是人生转折的关键点。有的面临就业,有的面临升学;升学面临着升学的各种选择,就业的也

3、面临着各种就业选择。但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他们都将面临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即市场经济。  第五、由于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本身更新频繁,因而学习不再是局部阶段的一次性行为或事情。  第六、我国已开始向法制化社会发展,尽管还不能称之为法制社会。  第七、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社会。  二、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确定的范围是清楚的,就是培养合乎当前社会存在和发

4、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这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显然,这个目标,要比仅仅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的生员这一事实比起来,要广泛而重要得多。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少数会应考学生的发展,那么无论国家的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最终是建立不好的。  那么从哪几个方面来造就合乎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又合乎个体的自我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笔者认为,以上七大方面是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根据,也是素质教育应从这七大方面来培养造就合乎当前社会又合乎个体自我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民。  三、七大目标  首先,基础教育既然处于

5、是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那么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现在“应试教育“使中学生的学业过重,学时过长,已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了。例如,近视增多,发育偏弱等已开始。这个时期身体搞坏,以后再补都晚了;况且身体不好,有再多的知识,再高的技能,又有什么用?人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阶段,现代社会一生都得学习,身体在这一阶段却出了毛病,对以后的生存发展有害影响就大了。因此,素质教育的第一目标,就是身体发育的健壮性。  第二、中小学阶段也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到中学毕业,从身体、年龄来讲

6、,已是一个成人了,而所谓的成人就是一个能够独立于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但现在中小学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成熟上做的很不够。只注重考试科目和技能的训练,而偏离了很多学生心理成熟有关的训练,因而使学生起码的自我服务能力都没有,连上大学都得大人护送、操办,更谈不上去独立面对外部世界独立谋生了。这方面的任务交给大学阶段去完成,实际上耽误了大学阶段的更广阔、更深入的学习。在这方面中国的学生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的孩子。西方社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接触和介入社会,如去直接询问洲长,有的开始服务工作,有的作小买卖。因此,素质教育的第二目标是促进心理

7、成熟化。  第三、基础教育首先也是公民教育。这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基础教育完成之日也是公民正式诞生之时。从此时,个体要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独立的公民,进入社会了。不论这个个体实际状况是合格还是不合格,社会在法定年龄一到,都必须接受其为正式公民,他必须具有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利和必须承担一切相应的义务。由于我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法制社会,因而所谓的“公民权利和相应的义务”,并没有规定的十分具体全面,这也不利于教育真正确定好这方面的目标。不过从理论上讲,既然基础教育是公民或国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

8、基础教育就必须在其结束之日,起码能够使个体具有行使公民权利以及承担相应义务的能力、12全文查看知识和技能,这是从学生个体本身保证其实现其公民性的内在保证。在这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可反思的地方更多了;但这种反思不能局限于教育范围,而应从社会的历史进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