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

ID:1050450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_第1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_第2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_第3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模式论文〔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信息素养互动〔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是和教育有关的显性信息资源和隐性信息资源的统称,包括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资源、课内教育信息资源与课〔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信息素养互动〔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是和教育有关的显性信息资源和隐性信息资源的统称,包括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资源、课内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外教育信息资源、教育条件资源与教育环境资源等;通过教学模式、图书馆模式、网络模式、实践模式、信息素养模式等来达到有效利用教育信息

2、资源的目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1课题背景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标志着新一轮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启动。其中,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就是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教育信息资源的来源和利用方式研究,作到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科学整合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全面化、特色化、优势化、数字化和共享化,达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科学化和快捷化,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教育

3、工程。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资源浩繁芜杂,要想高效地获取和利用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必须实施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信息素养,使教育信息资源为我所用,使人真正成为信息的主宰者。2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内涵教育信息是指反映教育及教学系统中诸要素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总和。教育信息资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创造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各类载体上,可供利用的全部教育信息,它由教育信息内容、符号、载体等要素构成”1。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以及教育网络化的趋势明显,教育信息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宽

4、泛。随着网络环境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倚重于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设计开发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关键”2。教育信息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利用教育信息学作指导,主要包括教育学、信息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叙事学等理论;其二,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应用、网络传播应用等理论技术;其三,重视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管理、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建构主义、资源整合、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基于此,教育信息资源应是显性教育信息和隐性教育信息的总和,这两类信息可以通过内化、外化

5、和融合等过程,共同作用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3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来源教育信息资源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体系。可以按照时间、地理区域、载体类型、语种、学科性质、层次级别等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教育资源关联性、功能特点等进行划分。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和人的发展关系更加紧密,在教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按照资源与教育的主客体关系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更加符合教育的本义。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教育信息资源分为以下三大类。3.1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资源教育主体资源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其他教育服务者等;教育客体资源包括学生、继续教育受教人员、

6、终身学习自主受教者等。在这一类教育信息资源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有着互动、重叠、转换和不断发展的趋势,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和网络环境下教育理念的变革。来源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及其宣传媒介。来源二,各类附属培训机构、特殊考试机构、留学中介机构、临时讲习所、科普宣传部门、普法宣传部门等等及其宣传媒介。来源三,社会、大众、个体及相关媒介。3.2课内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外教育信息资源课内教育信息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实验、实习内容、课堂讲授内容、教材论及内容、考试或考核内容等;课外教育信息资源包括从参考书、工

7、具书、网络等获取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课内教育信息资源和课外教育信息资源的互动性加强,反映了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繁杂、衍生、新陈代谢、螺旋式运动等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变革。来源一,教科书、课堂、课件,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资源将更加开放和透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将是网络学习的重要特征,“学生将逐步成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并提供一个理想的网络学习平台,将成为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重点”3。来源二,教师、同学,实践。来源三,习题、试卷、作业。3.3教育条件资源与教育环境资

8、源教育条件资源包括校舍资源、实验实习资源、图书馆资源、校园网络资源、运动场及体育设施资源、教育经费持续资源等;教育环境资源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地理区域、行政区域等。如校园文化、历史文化、城市文化、风景名胜、生态资源等。在网络环境下,教育条件资源与教育环境资源依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们既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