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

ID:1062109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_第1页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_第2页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_第3页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_第4页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的论文论文摘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要性途径方法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存方式,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学习的同时予青少年们以正确的网络道德

2、引导,让他们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之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

3、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的文件和讲话的基本精神。人类文明自开始以来,道德作为调节人类行为的基本手段就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道德都以其独特的调节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精神力量。.道德调节的范围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拓展是形影相随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它可以向所有人开放,其中包括中小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

4、年7月)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位居世界第二。1.62亿网民中,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网民中的学生比例较高与网民的年龄结构相互印证。除去学生之后,非学生25岁以下网民比例接近1/4(24.8%),比总体中25岁以下网民比例降了一半。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占据了1.62亿总网民的半

5、壁江山。18—24岁网民不仅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最高,目前普及率超过4成(43.4%),即中国每10个位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中,就有4个人是网民。中国高中文化程度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占3成多(34.8%)。学历较低的初中及以下网民总数为3543万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的素质高低、品德好坏对于社会安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如此多的人在网络上“任意驰骋”,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挺进网络这个新领域是真

6、正做到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1.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网络的文化侵略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流行的内容也决定了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据有关统计,目前在互联网络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而我国的内容只占其中的1%。相对我国上网人数位列世界第二,这说明我们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  国际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意识形态、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传播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虚伪的资本主

7、义意识形态和西方不良文化。以美国为例,在对外战略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有限电视传播网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美国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外交政策、商业理念和社会文化。倘若我国的青少年长期受这种网络环境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信息的泛滥,决定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发达国家在通过网络连续不断地传播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将其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等四处传播并强加于人,对上网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

8、和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江泽民同志早就讲过,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民族凝聚力既然已经进入到竞争的领域,就必然有些国家要削弱别人,来增强自己,这其实就是早已存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所进行的“和平演变”。而网络是他们现在所找到的最好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