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论文

利用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论文

ID:10643523

大小:4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利用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利用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论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一、充

2、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好奇心,是人类探索问题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既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这一特点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起始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争取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例如,上初二物理序言课时,我将一个音乐盒展示给同学们,在音乐盒上面有一个小公仔闻乐起舞,然后要求大家围绕音乐盒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十多个问

3、题,例如小公仔为什么会跳舞?音乐盒是怎样发出音乐的?等等。这些问题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神奇的知识天地,使学生感到物理课既生动,又有趣,从而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2.利用学生好奇心,组织好新课导入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只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搜集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惯性”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坐车的经历:若你坐在汽车上当汽车向左急转弯时,你是向哪边倾倒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像这样设设置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学生强

4、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问题讨论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所提出的问题应做到新颖有趣,特别是来源于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发散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如在磁现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记忆:小时候玩的小磁片断裂后,断裂部位互相靠近,可看到这两根断裂的磁片却因互相排斥而不能连在一起,需将其中一片断磁片扭转180度后才能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对问题的积极讨论,经过猜想和论证,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

5、大的满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为浓厚,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二、善于保护学生好问心理勤学者必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具体表现。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或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有的疑问是他们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或应用不娴熟而产生的,有的疑问是初中物理知识覆盖范围之外的。同时,他们往往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批判性,产生批判性的独特见解。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还欠周密和深入,容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对此,教师应避免使用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

6、笨”等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言词,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闭锁,有疑问也不愿在老师面前提出,不愿和老师交流。们应从保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出发,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科学诱导学生好动心理好动是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科学地开展各种实验,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增加探索性实验,让学生

7、有好动的机会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在完成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才能让学生有好动的机会。如在做“电路连接”的实验时,我给学生增加了“元件短路”和“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自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两个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2.利用学生的好动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农村初中的实验器材较为缺乏,有些学生实验只能改为教师演示实验,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我通过成立课外活动小

8、组,鼓励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具制作实验器材。如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中,由于实验室缺少溢水杯和小水桶,我在课堂上展示溢水杯和小水桶,要求学生在课外制作溢水杯和小水桶。结果学生利用半个空矿泉水瓶和一小截吸管制作成溢水杯,利用小的一次性塑料杯和细绳制作成小水桶,再结合学校提供的器材,最后圆满完成了这个探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制作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四、正确对待学生好胜心理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