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ID:10802317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_第1页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_第2页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_第3页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_第4页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编辑老师为您整理了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希望帮助可以帮助到您。本文以《国家赔偿法》理论为指导,概括了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制度的构想。《国家赔偿法》1994年5月12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大进程。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最初由1954年宪法确立,现行宪法再次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有所发展。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

2、完善。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将会从很大程序上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职权。因本文专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目的是寻求一种计较合理的制度安排,故本文是从制度论角度出发。行政赔偿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行政赔偿归责原则作为行政赔偿制度的核心部分,对行政赔偿的其他制度有很大的影响力。一、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概述(一)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一般性问题1、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概念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概念是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内容体系的理论基石

3、。它对于确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以及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及承担责任的程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归责原则起初是在民法理论领域中广泛使用。归责是指行为和物件造成他人损害后应根据何种依据行使侵权行为人、物件所有人、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德国拉伦茨指出:负担行为之结果,对受害人言,即填补其所受之损害。所谓归责原则是指确定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依据。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政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的责任的前提和条件。归责原则在行政赔偿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以下的功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高等学校开展实习实训的客观需要,也是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4、本文是一篇青年职业道德教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一、高校青年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观念陈旧,对职业道德教育定位存在偏差目前,除高职高专和军事类、医学类、师范类专业类院校外,普通高校鲜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更多是将职业道德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进行或是在专业教学中偶尔涉及,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滞后,缺乏导向。这是因为普通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教学任务,普通高等院校则是以专业教学为主要教学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认识到学生

5、职业道德在其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缺乏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眼光指导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战略思维。(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单一,偏重于对青年学生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教育,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企业员工体现个人存在价值、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强调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企业忠诚、具备奉献精神几乎是所有企业文化体系中的必然构成要素,相应也就成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要素,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今社会

6、大多数80后和90后而言,最需要学习的不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和个性的张扬,而是如何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维护一个团队的整体利益。(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保守,未能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缺乏与教育对象间的互动交流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传统、僵化的说教手段普遍持有排斥心理,在面对与未来职场发展相关的新生事物时更容易表现出一种希望以我为主、自我探索的积极状态。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在开展青年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时往往选择以课堂授课、集体讨论、撰写论文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

7、方式载体,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能有效针对企业文化等这些职业特点要求的特定内容进行讲述和分析,也缺乏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环节。(四)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人员主要由高校教师担任,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在企业供职的经历,也没有专业化的岗前培训,缺少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多停留在一般职业道德的范畴,缺乏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理论阐述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显然也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提升的现实需求。虽然偶有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嘉宾被邀请进入高校进行讲座等教育活动,但难以改变教学与企业文化实践

8、相脱节的现状。二、现代企业文化背景下开展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结合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提出了一些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