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

ID:1082154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_第1页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_第2页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_第3页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_第4页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浙江省象山县丝虫病防治工作回顾丝虫病在我县流行已有较长历史,为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原属中、轻度流行区,为班氏、马来混合感染地区,以马来感染为主。我县于1950年开展丝虫病防治工作,经过近50余年的反复查治,于1997年达到区域范围内消灭丝虫病标准。现将各阶段的防治情况归纳如下。��1流行病学资料�1.1地区分布�全县原37个镇(乡)、744个村,有36个镇(乡)、326个村有丝虫病流行,占镇(乡)数的97.30%、总村数的�43.82%。微丝蚴阳性率在1%以下有24个、1%~5%为8个、5%~20%为3个、20%~3

2、0%为1个镇(乡)。�1.2性别、年龄分布�感染率男高于女,男女之比为2.98∶1;41~60岁感染率最高,儿童感染率较低。�1.3虫种分布�以马来丝虫感染为主,班氏为次,为混合感染地区。最高密度为215条/60mm3,最低为1条/60mm3;大多数<10条/60mm3。�1.4蚊媒调查� 5共捕蚊425只,其中中华按蚊占87.75%;三带库蚊占6.38%;致乏库蚊占4.69%;骚扰阿蚊占0.94%;二带库蚊占0.24%。中华按蚊和致乏库蚊为我县主要传播媒介。�1.5科研项目�1984年我站与浙江省医学研究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协作,对本县东陈乡

3、西山村和墙头乡岭下村微丝蚴阳性者和健康人群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丝虫病人抗丝虫抗体的研究”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丝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ELISA检测马来丝虫及班氏丝虫病人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此法可作为丝虫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可用于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对考核与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防治情况�2.1普查摸底阶段�为了解我县丝虫病的流行和感染率情况,1950―1955年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21653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2166人,阳性率为10.0%。�2.2普查普治阶段�19

4、56―1978年共调查397594人,阳性人数13822人,阳性率为3.48%。�2.3复查复治阶段�主要对1972年以前普查中人群微丝蚴阳性率在�51.00%以上的流行村和历史上作过普查而资料散失的村进行复查复治,1979―1983年共调查人数328403人,阳性人数1656人,阳性率为0.50%。�2.4清理阶段�为加快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要求以村为单位微丝蚴阳性降至1.00%以下。1984―1986年共调查�107248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342人,阳性率为0.32%。对微丝蚴阳性率在0.65%以上的28个自然村,参照有关文献资料,

5、开展了海群生中剂量全民服药,全程服药人数为16024人,全程服药率达到82.88%。通过海群生中剂量全民服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村为单位微丝蚴阳性降至1.00%以下。36年共普查864221人次,查出微丝蚴阳性者18453人,体征病人2532人,治疗各期病人18536人次。为进一步查清我县丝虫病感染率情况,考核36年来的防治成果,1986年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自行考核。全县共考核7个镇乡10个村,共血检8982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67人,阳性率为0.76%;以村为单位微丝蚴阳性降为1%以下(表1)。1986年经省、市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

6、病标准。��3监测情况�3.1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情况�51987―1996年进入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我们开展了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3.1.1横向监测10年间共监测9个镇乡,15个自然村,共采血15062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人数为2981人。经染色镜检,均无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表2)。��3.1.2纵向监测1990―1991年选择在原微丝蚴阳性率较高的东陈西山村、新桥海台村作为纵向监测点,共血检1881人,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3.1.3外来人群监测主要对来自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等地外来人群进行监测,共采血200人,镜检结果发现1例微

7、丝蚴阳性者。经流行病学调查该病例为安徽省六安县人,经海群生3个疗程治疗,后复查为阴性,并于当年返回原籍。�我县于1997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1998―2006年进行消灭丝虫病后监测,9年间共监测本地居民3359人,外来人群4386人,均无发现微丝蚴阳性者。��4讨论�5我县丝虫病防治工作,从1956―2006年经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清理、监测5个阶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微丝蚴阳性率从1950年的10.0%降至1986年的0.32%;1997年微丝蚴阳性率为零,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经历了47年各阶段的防治和监测任

8、务,尤其是1986年为我县加快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对微丝蚴阳性率在0.65%以上的28个自然村,开展了海群生中剂量全民服药,采用该法能使血检遗漏的低密度微丝蚴阳性者得到及时的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