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ID:10828039

大小:708.19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08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1页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2页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3页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4页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在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本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

2、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日师签名:期:员会主席: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前言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奶业正成为我国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目前存在饲养水平和产业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饲料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不足5吨,多数牛群因饲养管理粗放造成的产奶损失在40%左右,每年因此造成的生乳损失约1200万吨,经济损失达288多亿元;另外世界蛋白质资源紧缺且有日益加剧的趋势,环境保护也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如何提高奶牛日粮氮的泌乳转化效率,可更好地节约饲料资源,减轻氮素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的大气和水质污染,具有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产品品质、降低日粮成本和

3、减少粪尿中氨氮排放的多重意义。1.2国内外研究进展1.2.1国内外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的研究概况Chase(1994),Chandler(1996)等发现奶牛将采食饲料氮的25%~35%转化成牛奶中的氮,jonker邮件调查了454所牛场,日粮N的泌乳转化效率平均为28.4%(SD=3.9)。美国的奶牛场日粮N转化效率一般在16—35%之间,在我国还没有数据。1.2.2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和吸收的特点由于反刍动物消化道的特殊生理结构,造成其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与单胃动物明显不同。进入反刍动物消化道的蛋白质以及非蛋白氮类(NPN),一般经过3个消化代谢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在瘤胃内既不被分解又不被消

4、化,而直接从粪便中排出;另一个途径是蛋白质在瘤胃内被分解成肽、氨基酸及氨态氮类,然后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利用,形成微生物蛋白质,再供反刍动物利用;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蛋白质在瘤胃内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直接进入小肠被反刍动物利用。这样,反刍动物摄入的饲粮蛋白质被分为三大类,既完全不被消化的蛋白质、不被降解的蛋白质和被降解而为微生物利用的蛋白质。完全不被消化的蛋白质不能为反刍动物所利用,最终全部由粪便中排出;不被降解的蛋白质进入小肠后,有一部分可以在小肠内被直接消化、吸收,这部分蛋白质直接来源于饲料,其氨基酸组成和性质不受微生物组分的影响;被降解的部分蛋白质被微生物利用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微生

5、物蛋白其性质和组分则不同于饲料蛋白质,而受微生物种类和瘤胃发酵环境的影响。3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瘤胃中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MCP)、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RUP)和少量的内源蛋白质(ECP),共同构成了反刍动物小肠中的代谢蛋白质(MP)。代谢蛋白质是指被瘤胃以后消化的真蛋白质和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部分。由于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本身,氨基酸又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小肠吸收的氨基酸对于反刍动物进行维持、生长、繁殖和泌乳等生命活动极为重要。上述反刍动物小肠内的蛋白质的三个来源:一是瘤胃微生物蛋白,二是在瘤胃中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三是数量很少的内源蛋白质。这些

6、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并以氨基酸和小肽形式被吸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3个肽键的寡肽能被肠粘膜直接吸收,被小肠壁吸收的氨基酸和小肽进入门静脉,运送至机体各组织器官用于组织更新、动物生产等等。门静脉是消化道排流静脉,担负着捕获日粮中新氮源的功能,这包括经过瘤胃壁吸收的氮和在小肠吸收的瘤胃微生物氮、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及内源蛋白氮。绵羊和山羊的氮消化率为68%左右(王梦芝等,2007),奶牛的氮消化率为69%,其中绵羊和奶牛有一半以上的氮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肉牛以氨基酸形式存留氮的比例为42%~46%(Lapierre等,2001)。但肠道中氨基酸的消失量与门静脉血液中的氨基酸数量并不相等。随

7、着应用导管插入技术测定供应和排流胃肠组织的血液成分技术的发展,伴随血液流速的测定和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物质的应用,大大加深了对通过肠组织氨基酸流量的了解。很多试验把这些方法结脉的氨基酸明显少于从消化道消失的氨基酸量(Kung等,1996)。Kung等(1997)进一步研究结果证明,绵羊的门静脉回流内脏(portaldrainedviscera,PDV)利用了大量的氨基酸。到达肝脏的氨基酸流量只有从肠管吸收并通过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